杂文随笔精选录散文心情随笔

考研困惑

2022-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艾冰台

【文/艾冰台】

对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呢?应该是考研。尤其对于那些成绩还算可以,但又不能进入直升或推免的学生而言,心里就开始盘算到底去哪里深造为好。

对于一般的高校而言,班级人数的30%左右具备推免资格,可以通过学院答辩或经过一定的考核获得推免资格。再经过参加多所高校的夏令营,如果获得优秀营员,同时又具备推免资格,那对于该学生来说,就不用参加考研直接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进行深造。当然这个深造,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外面的高校。一般对于外面的高校选择都希望是比本校要好一点的学校,学生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在这里最难受的莫过于,那些获得推免资格边缘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煎熬。如,一个班级30人,具备推免资格的是9人,也就是在三年的大学学习中你的学积分是排名前九名的有推免资格,而后面的第十第十一名的学生来说,心里肯定是最难受的。有时这个学积分的差异就是差了小数点后面几位,高考是一分分数会拉开很多人,而这个学积分真的是以小数点位数后面来拉开的。对于这一点的竞争来说,比高考还残酷。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本科毕业就进入社会心里有所不甘,于是乎就进入考研大军。一般而言,处于班级中游位置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考研。现在高校招收研究生的名额确实是比以前扩大了很多,但是这只是总人数,对于通过考研招收的人数其实并不多,很大一块蛋糕是给了推免生。真正放在社会面上通过考研进入高校就读研究生的名额,一般在总人数的30%左右,有的专业20%都不到。

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为什么?本科就业有难度,或者本科择业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太大,于是进入了所谓的“缓期三年”,就是进入研究生学习。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而录取比例却比高考录取比例还低,于是有很多学生就开始了二刷三刷,期待着能够上岸。也有不少原本三本学校以学生有多少学生成功上岸为招生亮点,诸如整个寝室有多少上岸,整个班级有多少上岸;来博取社会注意力。对于他们而言,其实不仅仅对于这些三本高校,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是一样,只要学生读研了,就认为学生已经找到工作,就业率就高。

但考研,真的太难了。说起来考的科目不多,就四门。英语和政治必考,而且有红线。即有最低分限制,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最低分,一般在60份上下,即使你总分再高也白搭。另外两门,以前有一门肯定是高数,另一门是专业课。但囿于高数的难度,很多专业开始变相地取消高数考试,而是选择另外一门与高数有一定关系的专业课来取代。如化学考研,一般都选择物理化学来取代高数,而另外一门就是和学生选读的专业有关,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等。

考研的两门专业课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自己选定,所以不可能像高考那样统一进行考试。如果你选择A学校考研,你就不可能同时参加B学校的考研。于是乎,选择A学校还是B学校又是一道无解的选择题。尤其是假如A学校是自己母校,B学校是一所比自己母校个人认为好一点的学校,但考试感觉应该比自己母校要难一点。这个纠结就避免不了,有时一星期,一个月都有可能。对于那些有选择性困难的学生而言,会整宿整宿睡不着。诚然,这是人生选择的又一个十字路口,适当的纠结是必须的,但也不要太过纠结。

有些人考研读研只是为了学历上的提高,不一定以后就是为科研服务,尤其对于不是自己母校的B学校,虽然江湖地位比自己母校要高,但读书的艰辛也肯定比自己母校要高。读研的三年付出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而如果自己的母校江湖地位和B学校相比又差不到哪里。考自己的母校又何妨?获得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找一个心仪的工作也可以接受。当然这里不是让人没有上进心,让你躺平。

选择自己的母校考研,其实也不一定就容易,毕竟考自己母校的不仅仅是自己班上的同学,全中国的大学生都可以参与,高手在民间。只是如果你上岸的话,在自己的母校有一定的便利之处,这是其他高校学生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自己母校江湖地位确实和A学校差别很大,自己就是想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付出艰辛获得A学校的证书也无可厚非。没准读着读着,就爱上了科研,可以在A学校继续深造,获得一个更加好的前程。

至于选择A还是B,一切都要从自己出发,不能人云亦云,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水平,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这一些都适当地需要考虑一些。在前行的路上总会能看到精彩,希望自己的未来发光。

2022.5.18

沪上  北风斋

做完hs,明天可以外出,虽然去的地方不多,但可以出去也是好事。最近不时有学生咨询考研选择的事宜,所幸写一篇小文,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