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宝贝系列之——(2)爱抢东西的宝贝
晚饭后,小区里出来遛弯、遛孩子的人特别多,一时间呐喊声、欢笑声、哭闹声响成一片,好不热闹。
在众多人中,有一位妈妈的表情显得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她面部肌肉僵硬,时不时会皱眉,撅嘴,眼睛一直盯着骑滑板车四处跑的儿子,看得出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防备的状态。孩子看上去3岁左右,喜欢骑着滑板车四处追逐那些比他大一些的孩子,妈妈看得紧张,时不时喊孩子,或者直接叫孩子不要玩滑板,去玩滑梯,孩子几次听了她的话去玩滑梯,她也时不时指导和纠正孩子怎样玩,而她吼的指导方式似乎并没有让孩子领情,孩子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
玩的过程中,孩子遇到两个小伙伴,一个比他稍稍小一点的两岁半的鹏鹏,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堂堂。原因是鹏鹏手里有玩具车,堂堂骑着自行车,这两种玩具他都没有。孩子的世界永远那么单纯,很快三个小伙伴玩到了一起,就在大人们以为三人联盟很顺利时,传来了鹏鹏的哭声,原因是这个小男孩抢了鹏鹏的玩具车。鹏鹏的哭声引来妈妈,妈妈一边安慰鹏鹏,一边教育鹏鹏要学会分享,正伤心难过的鹏鹏哪能听进去这些道理,回手一巴掌打在了这个孩子的头上,男孩瞬间也大哭起来。一直站在旁边的男孩的妈妈开始抢儿子手中的玩具,说:你怎么抢人家东西,赶快还给人家!末了还加了一句:谁让你抢人家东西,抢人家东西就活该被人打。哭喊的儿子同样也是听不进去的,他眼里只有这个玩具,妈妈几次想从他手中抢下来都没有成功,还是鹏鹏妈妈说:算了,让孩子玩一会吧。男孩的妈妈生气地把孩子拽到一边,还在重复刚才的话,并加了一句:以后就别想让我带你出来玩了!
另一旁的鹏鹏妈妈安慰两岁半的鹏鹏说“你不想给别人玩玩具你可以说,不可以用打人的方式,打人就是不对的,你平静一会,我们去和小哥哥握个手,说我们还是好朋友好不好?”鹏鹏啜泣了两声,点了点头,在妈妈的帮助下,过来和这个小男孩握手。小男孩很紧张他刚抢过来的玩具,但还是勉强地和鹏鹏碰了下手。然后鹏鹏就走开了,继续和堂堂一起玩去了。而抢来玩具本该高兴的小男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滑梯的台阶上把玩着那个玩具,就连几个过来玩滑梯的小朋友要上楼梯他都没所反应,一旁看着的妈妈早已怒火中烧,看着自己的儿子喊了几遍,拽了几遍也没有动,气急败坏地说她自己回家了,孩子仿佛并没有听到她的话一样,她走了几米后无奈地站在那里。碰巧她遇到了鹏鹏妈妈,说了句:这孩子真是被我给惯坏了,死犟死犟的,咋也管不了。“很正常,小孩子,都有这个阶段。”鹏鹏妈妈微笑着说。
一旁看孩子的家长也加入进来,细数孩子抢东西这个敏感期的种种表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结说这个时期过去就好了,男孩的妈妈听了后心情似乎好多了,面部表情也舒展了许多。
可以看出,鹏鹏妈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比较理智,在鹏鹏玩具被抢、哭闹,再到气急败坏开始动手打人,鹏鹏妈妈自身一直处于一个很理性的状态,也能客观地和孩子沟通。反倒是那个抢玩具的孩子的妈妈一直处于焦虑、无助的状态,她的情绪一直在随着孩子的表现而波动着。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新手妈妈的表现更趋向于后者。那种无助、焦虑、各种各样的担心、甚至歇斯底里,每一个妈妈多少都会体会过。
三岁,正是一个孩子自我意识膨胀的高发期。这个时期,他对“你”和“我”的概念还很懵懂。看到自己心仪的玩具,就要据为己有,把玩在手上体会一番;做什么事也会更多自己的主见。这个时期,常常被很多家长认为是第一叛逆期,因为你说什么他似乎都懂,但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依然会我行我素,这在养育男孩子的过程中更为常见。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宽容,这里不止是说对自己孩子的这种行为,还有当别人家孩子身上出现这种类似情况的时候,同样也要本着理解和宽容的心态看待。我曾经看过有人因为自己家孩子玩具被人抢,回呛对方家长教育的孩子像土匪,气得对方语塞的,这显然是太过于计较了。
这个时期,究竟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和鹏鹏妈妈一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其次,要灵活变通地适时引导。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因为打骂不但不管用,还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孩子打人的行为,家长更应该运用同理心,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和启发孩子怎样正确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