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2021-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新生代农民工No1
观察者模式简介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对象行为性模式,它是指多个对象之前存在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为什么要使用观察者模式
- 降低耦合:降低了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两者之间是抽象耦合关系。符合依赖倒置原则;
- 即时触达:在目标与观察者之间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当目标状态改变时,可以即时的触发;
组件
- 抽象目标(Subject):提供了一个用于保存观察者对象的聚集类和增加、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方法,以及通知所有观察者的抽象方法。
- 具体目标(Concrete Subject):实现抽象目标中的通知方法,当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对象。
- 抽象观察者(Observer):它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它包含了一个更新自己的抽象方法,当接到具体主题的更改通知时被调用。
- 具体观察者(Concrete Observer):实现抽象观察者中定义的抽象方法,以便在得到目标的更改通知时更新自身的状态。
Note: 如果实现观察者模式时要注意具体目标对象和具体观察者对象之间不能直接调用,否则将使两者之间紧密耦合起来,这违反了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应用场景
- 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其他对象
-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依赖于另一部分时,可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 实现类似广播机制的功能,不需要知道具体收听者,只需分发广播,系统中感兴趣的对象会自动接收该广播
- 多层级嵌套使用,形成一种链式触发机制,使得事件具备跨域(跨越两种观察者类型)通知
总结
观察者模式主要是在降低多对象之前的耦合。让耦合的双方都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抽象耦合)。从而使各自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另一边的变化(依赖倒转原则)。并建立了一套触发机制。
结尾:欢迎关注我的简书!您的鼓励是我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