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

满城风雨几人听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马驹妈妈

安徽省宣城中学高二22班              闻雨杰

满城风雨几人听

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

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孤城,城内动荡不安,战乱纷繁。关外依旧杏花春雨,往来客谈笑风生。任凭如何云日翻涌,终成了瑰丽奇景,平添诗意。任凭如何在高墙檐首挑琴弄弦,我闻如诉,君闻如“空城”。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可念不可说的。

自己想来趣味横生的事情,与人再三表述后也变得索然无味,只会留下一脸茫然的听者。

自己的悲怆落寞,压抑沉重,缓缓道来后也不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不得安慰反得唏嘘。其实归根结底,那情那景,都只存在于你自己的脑海里,伴随着记忆里的亲身体验变得生动起来,而语言转述是太匮乏的东西,它终究无法完整再现具象的画面,更无法给人捏造切身的经历。这或许就是诗歌语言旨在“达境”而不在“拟形”的原因吧。

同样,情感上的或喜或悲也常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那些你视若珍宝,贵重如命的,在别人看来或许不值一提,理解你的人才能心领神会你所要传达的。重视你的人,你才会“有机可乘”,以你的情绪牵动他更大的情绪,可是看客于你是这样一个二者皆失的人。

可是这个世界上不会存在完全心灵相通的知己,因为人是思想情感太丰富的生物,太多无法达成的共识和不可避免的隔阂潜藏于个体间,这是矛盾的必然性。因而我们的相处多为一种求同存异的过程,但我们无法保证的是,某个时刻地点,这种“异”会迸发出来,刹那间你与世界没了任何联系,它的名字叫孤独,生而为人的孤独。这是人的独特与价值,也是局限与悲哀。

我常觉孤独与孤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孤独无法像对孤单一样避免,罗曼·罗兰在《寂寞的感觉》一文中提到:“希望别人来分担你的寂寞是愚蠢的,你们的聊天就像两条歪七扭八的曲线,就那么凄凉的乏力的伸展下去。”但我始终相信,足够长的陪伴可以驱散孤单,亦可消磨孤独。我曾看到过相濡以沫至迟暮之年的老人,那样近似完美的理解与契合度,那种会心一笑的温暖,是在不断妥协和长期的打磨中形成的,也是最让我向往的。按这种说法,所谓知己的一见如故,也就是压缩了这个磨合的过程,只是知己难求,更多的人还是只能用一生的陪伴去拥抱孤独,去换取一个最懂自己的人,亦去读懂一个最重要的人,很难,但我偏要。

我的心里有一座城,它动荡不安,战乱纷繁,却长久无人问津,世人以为城内是歌舞升平,长乐无忧。我将城门洞开,来客可否抬眼一看,我抚琴声激荡,去者可曾驻耳一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