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至极之大孝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4人
98b720eb5bc8
文 華落蓮成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后,依附于黄老之学,影响微弱。两晋时期儒学渐弱,玄学盛行,般若思想因此备受士大夫青睐,逐渐扎根中国。
然中国历史上一直占主导的依旧是儒家思想,两者虽然有共通之处,然而在出世与入世方面,始终有着难易调和之处,尤其佛教剃发出家,与儒家不孝中“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等孝亲观,差别甚深,在印度经典与龙树山出土的碑铭中,可知印度社会虽然也重视孝道,但不像中国佛教,孝被视为“天地之本”。
由于中国政治 、社会和文化对孝道的重视远胜于印度,因此中国佛教人士所受的孝道压力远比印度沉重,历代祖师及佛教人士为使佛教见容于国家、社会,积极阐扬佛教孝道思想,如翻译、注释佛教孝道经典及阐扬佛教孝道思想优于儒家,历经几个世纪之融合,最终积极建构出佛教自己的孝道思想,因此佛教的孝道思想不仅为帝王、百姓所接受,更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简而言之,佛教适应中国社会不断中国化,最主要的体现便是在与中国孝文化的调和,而其中影响最深远、最显著的便是净土信仰。
净土信仰不仅与之完美结合,甚至解决了孝道最核心之问题。
中国传统虽视孝为至大,然终究局限于现世,对于父母至亲来世之问题,却只能寄托于祭祀之悼念,不能圆满孝道。
净土思想能够通过为亲人念佛回向,达到现世安稳利乐,当来往生净土;
永获快乐,无有诸苦,这才是真正至纯至极之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