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端午倍思粽
在非洲这么多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十多个春节。虽然这地儿是要啥没啥,可是在欢度祖国的传统佳节时,还真没怎么亏嘴。
你看,春节我们有龙虾馅的饺子吃;元宵节偶尔可以吃到元宵;中秋节有国内捎过来的月饼。唯独这个端午节的粽子真是好多年没吃过了。原因是这里买不到糯米和红枣,也没有粽叶。
每年端午节前夕,在网上溜达来溜达去的我都会被“粽子”这俩字儿晃得不行,然后肚子就“咕咕”叫起来。其实并不是特别馋,就是好怀念和家人在一起过端午的气氛。总觉得如果能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吃上一口粽子,离家就近了些。
记得小时候,奶奶和爸爸总是在头几天就把粽叶拿出来清洗整理,糯米也需要提前泡上。那时候的粽子馅也简单,就是红枣加糯米。
五月初四,家人开始忙乎着包粽子,用艾蒿煮鸡蛋。在自家的大门上,也插上一把绿蓬蓬的艾蒿,辟邪保平安。
出于好奇,我和弟弟、堂妹也帮着大人包粽子。与其说帮,不如说就是捣乱。明明有棱有角的粽子,愣是被我包成了发糕状。奶奶说,看你将来到了婆家怎么办。我不服地回嘴,俺可以去买现成的!经过大人们一整天的战斗,粽子包好了。而我们这些孩子早就睡着了。
到了端午这天清晨,我们都被粽子、艾蒿和鸡蛋缠绕在一起的香气熏陶地早早就起来了。看看爸爸,他又是一夜没睡,在看着火煮着粽子和鸡蛋。
我们迫不及待地跳到桌前,用大大的盘子装满雪白的砂糖,剥开白胖的粽子,使劲儿蘸在白糖上,狠狠地咬它一口,糯米的软糯,红枣的甜蜜,真是香啊!
每个人心满意足地吃上三四个大粽子后,然就等着奶奶给我们发鸡蛋。奶奶将煮得滚烫的鸡蛋从艾蒿水中取出擦干净,给我们装进书包。我们像得了宝似的,捂着热乎乎的书包美滋滋地往学校赶。
到了学校,同学们早就乐翻了天。每年传统的''杠鸡蛋''活动开始了。每个人都拼命的攥着自己的鸡蛋,只露出一个小头小心翼翼地跟对方杠。一旦鸡蛋被杠破了,就只能把它吃了。等到鸡蛋都被杠破了,就要退出比赛。每个孩子都有四五个鸡蛋,你想想,早上吃几个大粽子,再来几个鸡蛋,那可是撑得不得了。所以每次端午过后,我们总是消化不良,得喝好几天稀粥才能缓过来呢。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是否还有这样有趣的活动?他们是否还会这么开心?
时隔多年我依然可以在梦中看见奶奶和爸爸坐在小板凳上包粽子时温暖的背影;听见爸爸一个人在漫漫长夜里照看炉火时偶尔轻微的咳嗽声;闻到挂在院门口的艾蒿被晚风轻轻飘动而散发出的特有的香味;感受着同学们热火朝天的杠鸡蛋的快乐。
前年临近端午时,一个朋友给了我几袋糯米。这么稀缺的东西一定要分享,我赶紧将其中一半给了我的好友。
端午那天好友叫我去她家一趟。到了她家,她端出来一盆粽子。幸福来得太突然,我当时就惊呆了。绿莹莹的粽子摆得满满当当,躺在盆里冲我笑。
好友招呼我赶紧吃一个。第一口粽子下肚,我差点泪流满面,久违了的家的感觉回来了。我一口又一口不停地吃,希望能将快要涌出的泪水咽下去,希望能离家近一些,再近一些。
直到消灭了四个大粽子,我才腾出嘴来询问好友究竟如何包出粽子的。她说,糯米自然是你给的了,红枣是我仅剩的库存,而粽子叶是用甘蔗叶代替的。我情不自禁地夸她,亲爱的,你太有才了!你是第一个在这里就地取材的神奇的小伙伴。她开心地笑着说,在吃这方面,咱们中国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临回家时,好友把剩下的粽子分成几份,让我顺路送给其他朋友,当然包括送我糯米的那位朋友。朋友之间互相分享传统美食是同为异乡人的优良传统。
我搂着属于我的粽子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我舍不得一次吃完,于是把它们冷冻起来,馋的时候就热上一个,就这样吃了好久。
明天又是端午节。今年糯米红枣统统没有,可是我有照片呀。幸亏当时我发了朋友圈。
我刚刚翻出了两年前的粽子照片。照片的粽子被冻得晶莹如初,真好,明天过节就靠它了。
祝福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