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高卢人与加拉太人
高卢人(Gauls)是指居住在从莱茵河右岸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间这片土地上的凯尔特人, 其中一支约在前4世纪早期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北意大利定居,并驱逐了当地的伊特鲁里亚和翁布里亚殖民者。前4世纪晚期,居住在今多瑙河中游潘诺尼亚地区的凯尔特人开始南下,起初他们摄于腓利二世和亚历山大父子的威势,尚不敢南下进犯马其顿和色雷斯,只是袭击伊利里亚北部,然而到了前3世纪初期,马其顿因为远征亚洲和继业者之间的战争而被削弱,凯尔特人两次入侵,最远到达德尔菲。在被埃托利亚人和安提柯二世打败后,部分凯尔特人向东进入小亚细亚,先是作为雇佣兵替比提尼亚的尼科美德斯一世作战,继而又被当作屏障安置在弗里吉亚北部山区。这伙高卢人后来被称为加拉太人(Galatians),以弗里吉亚山区为基地,四处劫掠并勒索贡金,在相继遭到帕加马和罗马的打击后一蹶不振,在前25年被罗马兼并,而他们在高卢的同胞则早在20多年前,就被尤利乌斯.凯撒所征服
地理位置和分布
高卢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西邻大西洋,孚日山、汝拉山和阿尔卑斯山横亘在它的东面,莱茵河在它的北面,比利牛斯山在它的南面
在被凯撒征服之前,高卢全境被分为3部分,境内有64个部落或部落联盟。其中北部被称为比尔吉卡(Belgica),居住着比利其(Belgae)诸部落。西南部被称为阿奎塔尼亚(Aquitania),居住着阿奎塔尼(Aquitani)诸部族。而大部分高卢人则居住于塞尔提卡(Celtica),其北面以塞夸纳(Sequana, 今塞纳河)和马特隆纳 (Matrona, 今马恩河)为界,西南面以加隆河为界。赫尔维提人在高卢东部,居住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山谷中
前4世纪初期,进入北意大利的高卢人被称为山内高卢(Gallia Cisalpine),其中定居在波河以北的称为河北高卢(Gallia Transpadana),在波河以南的称为河南高卢(Gallia Cispadana),而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高卢人则被称为山外高卢(Gallia Transalpine)
而进入小亚细亚的加拉太人约有2万人,分为3个部落和12个氏族,其中定居在在萨加里乌斯河上游,以皮西努姆为中心的是托里斯波托伊人(Tolistoboii)。定居在萨卡里亚河流域,以塔维乌姆为中心的特克托萨基人(Tectosages)。以及定居在哈里斯河两岸,以安卡拉为中心的特罗西米人(Trocmi)
大事记
前517年,伊奥尼亚的地理学家,米利都的赫卡泰厄斯(Hecataeus of Miletus)在他的作品中首次提到高卢人
大约在同一时期,高卢人逐渐从北部扩展到南部的中央高原(Massif Central)和罗纳河流域,并与当地的利古里亚(Ligures)土著和希腊殖民者发生接触
前390年/前387年,塞诺内斯(Senones)人首领布伦努斯(Brennus)带领高卢人占领并洗劫了罗马城,只有神圣的卡皮托林山因为一只机警的鹅而得以幸免于难,在索取了一大笔赎城费,高卢人才撤离了罗马城,这部分是由于担心意大利东北部的维内蒂人会袭击他们的土地
注释:维内蒂人(Veneti)约在前1000年左右迁入意大利东北部,可能是伊利里亚族群中的一支
前380年,为了防御再次来犯的高卢人,罗马修筑了塞尔维安城墙(walls of selvean)及一系列防御工事
前357年,罗马军队在科林斯门外奋力击败了再次来犯的高卢人
前310年,多瑙河流域的凯尔特人在莫利斯托摩斯(Molistomos)的带领下大举入侵伊利里亚,遭到攻击的达尔达尼人、特里巴利人和阿尔迪安人向马其顿的统治者卡山德寻求保护
前298年,凯尔特人入侵马其顿和色雷斯,卡山德在哈姆斯击败了入侵者。然而另一支由坎布勒斯(Cambaules)的带领的凯尔特人则在色雷斯境内大肆劫掠
前296年,罗马从退役老兵和被释奴隶紧急征召了一支超过4万人的军队,在翁布里亚北部的森提努姆与以萨莫奈人为首的联军——还有翁布里亚人、伊特鲁利亚人和高卢人(塞诺内斯部落)——展开激战,罗马最终获得了胜利,据说萨莫奈人及其盟友战死者多达10万人
前284年,罗马执政官梅特鲁斯(L. Caecilius Metellus Denter)在与塞诺内斯人作战时阵亡
前283年~前282年,作为报复,塞诺内斯人被从他们的土地上驱逐出去,部众或死或逃,其地被划为罗马公地(Ager Publicus),称为“旧高卢土地”(Ager Gallcius)
前281年~前280年,8.5万凯尔特人在塞尔特利乌斯(Cerethrius)、布伦努斯(Brennus)和波尔吉奥斯(Bolgios)的带领下第二次入侵马其顿和色雷斯。其中塞尔特利乌斯带领2万人进攻特里巴利和色雷斯、布伦努斯带领3万人入侵派奥尼亚、波尔吉奥斯带领剩下的人攻打伊利里亚和马其顿
前279年,马其顿国王托勒密.克劳诺斯(Ptolemy Keraunos)在战败后被波尔吉奥斯俘虏并杀死,随后马其顿贵族索斯特内斯(Sosthenes)被军队推选为国王,他战胜了波尔吉奥斯,并迫使其退兵。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被布伦努斯所击败
满载着战利品,凯尔特人在冬季到来前返回潘诺尼亚
前278年,更多的凯尔特人在布伦努斯和波尔吉奥斯等人的带领下再次南下,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南方更富庶的希腊,穿过伊利里亚和色萨利,在突破希腊联军防守的德摩比勒(Thermopylae)隘口后,这伙凯尔特人一度推进至德尔菲,此地因阿波罗神谕所而闻名。埃托利亚人在德尔菲城下打败了凯尔特人,布伦努斯在战斗中阵亡(一说伤重不治而亡)。凯尔特人向北退去,途中又遭到色萨利人的袭击,而损失惨重
前277年,安提柯二世登上马其顿王位,他在色雷斯切尔索内斯(Chersonese)半岛的吕西马奇亚(Lysimachia)击败了转而向东进入色雷斯的凯尔特人,塞尔特利乌斯被杀
残余的凯尔特人在莱昂诺利奥斯(Leonnorios)和卢塔利奥斯(Lutarios)的带领下向东入侵拜占庭,后作为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斯一世的雇佣军进入小亚细亚,先是帮助他与其兄弟泽普特斯二世(Zipoetes II)作战
注释:拜占庭(Byzantium),前8世纪时由麦加拉殖民者所建,曾在前340年受到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进攻,建城千余年后这座城市被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选中,成为罗马帝国的都城,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为止
前276年,泽普特斯二世被杀,尼科美德斯一世又与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梯一世,进攻塞琉古帝国的安条克一世
前275年,安条克一世借助由巴克特里亚总督进献的16头战象,打败了在小亚细亚各地劫掠的凯尔特雇佣军
尼科美德斯一世将剩余的凯尔特人安置在弗里吉亚北部山区,作为比提尼亚与塞琉古帝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前270年,因为传言加拉太人将要入侵埃及,托勒密二世设计把其雇佣的数千凯尔特佣兵,抛弃在尼罗河中的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任其自生自灭
前238年,波伊人袭击了位于“高卢土地”南面的阿里米尼
前236年,在受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其他高卢人入侵后,波伊人又遭到罗马人的进攻,被迫向后者割地求和
注释:阿里米尼(Ariminum),最初是由伊特鲁里亚人在前6世纪所建,前283年被翁布里亚人打败,前268年罗马在此附近建立阿里米尼殖民地
前232年,护民官弗拉米尼乌斯绕过元老院,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一项决议,将“高卢土地”平均分配给罗马公民
前230年代,因为帕加马的阿塔罗斯一世(Attalus I of Pergamon)拒绝交纳贡金,加拉太人两次入侵帕加马,但均被阿塔罗斯一世打败
为纪念两次战争的胜利,帕加马人修建了宏伟壮丽的宙斯神殿(Temple of Zeus),许多著名的希腊雕刻家被邀请前来制作神殿的浮雕、青铜和大理石雕像,其中保留下来最著名的一个是《垂死的高卢人》
前225年,意大利北部的因苏布雷人(Insubri)、波伊人(Boii)联合山内高卢各部,以及山外高卢的盖萨塔人(Gaesatae)结成反罗马同盟
罗马召回了在萨丁尼亚和科西嘉的驻军,并得到了来自拉丁、伊特鲁里亚和萨宾的援军,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罗马一方集中兵力,在拉丁姆北部的的泰拉蒙(Telamon)打垮了高卢人
前222年,罗马军队在克拉斯迪乌姆(Clastidium)打败了因苏布雷人,夺取了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梅迪奥拉努姆
注释:梅迪奥拉努姆(Mediolanum)即为后来的米兰(Milan),4世纪时,西部的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皇帝定都于此,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米兰取代罗马成为西部帝国的都城之一,直到402年哥特人入侵为止
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期间,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带领部下军队在严寒中翻越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的进入意大利北部。汉尼拔得到了早前受挫于罗马的高卢各部的支持,得以补充了大量兵源,使其兵力迅速由2万人增至5万人
此后,高卢人作为汉尼拔麾下成分复杂的雇佣军中的一部分,参加了此后的大部分战役,在战斗中他们多被安排在阵线中间,抵御从正面扑来的罗马步兵,因此常常损失惨重,尤其是在坎尼战役(Battle of Cannae)时,凯尔特人几乎组成了整个阵线中间,承受了罗马军队最猛烈的进攻,并近乎奇迹般的顶住了强大的对手
同年,凯尔特人的一支阿戈萨格斯人(Aegosages)受帕加马的阿塔罗斯一世的雇佣,渡海进入小亚细亚,为他与比提尼亚王国作战
前203年,由于迦太基本土遭到罗马军团的入侵,汉尼拔率军渡海返回北非,据说(出自亲罗马的历史学家笔下)在临走前他屠杀了2万名拒绝随他返回的迦太基的佣兵
前202年,罗马军队在扎马战役中获得胜利,其时汉尼拔部下中或许尚有部分曾追随他的雇佣兵
前201年,罗马出兵进攻在战争初期支持汉尼拔的波伊人,在迦太基人哈米尔卡的帮助下,波伊人打败了罗马军队
注释:哈米尔卡是一名迦太基军官,战争结束后滞留于意大利
前200年,波伊人与因苏布雷人结盟,并得到了来自切诺马尼人的援助,他们包围并占领了罗马在意大利北部的殖民地普拉森提亚,城内居民遭到屠杀
稍后在克雷莫纳城下,由于罗马军队及时赶到,正在围攻城市的高卢人被打败
前199年,因苏布雷人打败了一支入侵的罗马军队
前198年,波伊人与因苏布雷人之间发生争执,反罗马同盟破裂
前197年,在与罗马军队的战斗中,因苏布雷人受到了倒向罗马的切诺马尼人的攻击,而损失惨重
前196年,战败的因苏布雷人与罗马方面单独媾和,退出战争
前194年,顽强的波伊人在渡过波河后继续与罗马作战
前193年,重建后的普拉森提亚遭到波伊人的猛烈进攻,几乎陷落。随后,在穆提纳发生的一场残酷战斗中波伊人遭到重创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罗马军队肆意蹂躏波伊人位于波河中游的土地,将俘虏的波伊人卖为奴隶,成群结队的奴隶商人聚集于罗马军营,意大利市场上奴隶的价格因此大跌
前191年,罗马最终同意波伊人求和,除了支付战争赔款外,还要割让将近一半的领土
由于战争和劫掠使波伊人几乎损失了超过一半的人口
前189年,罗马执政官乌尔索借口马格尼西亚战役时(前190年)曾有5千名来自加拉太的雇佣兵为安条克三世作战,在未征得元老院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发兵入侵加拉太,以便获取荣耀和战利品,其麾下士兵对此跃跃欲试。其时正在罗马的帕加马国王攸美尼斯二世,派他的弟弟阿塔鲁斯带领1000名步兵和500名骑兵前往助战。联军在以弗所汇合,经米安德河畔马格内西亚(Magnesia on the Maeander),前往阿拉班达(Alabanda),途中又有帕加马1000名步兵和300名骑兵的增援部队赶到。联军在潘菲利亚地区向当地的贵族征收贡金和谷物,其中锡布里亚(Cibrya)的僭主西比亚(Cibrya)向联军提供了100塔兰特的白银和1000麦斗(medimni)的谷物(小麦)。而萨戈拉斯索斯(Sagalassos)的统治者献出了15塔兰托的白银和20000斗麦斗的谷物(大麦和小麦)。在由安条克三世派出的向导带领下,联军进入特克托萨基人在萨卡里亚河流域的土地,其首领厄波索格那图斯(Eposognatus)一面假意求和,以拖延时间。一面将老弱妇孺转移到哈里斯河对岸。一面向其他部落求援。在援军抵达后,特克托萨基人开始向联军发起进攻。罗马军团先是击败了驻扎在戈尔迪乌姆(Gordium)城外奥林匹斯山上的托里斯波托伊人,继而又打败了闻讯赶来的特克托萨基人,加拉太人各部战死者约有1万人,另有约4万人被俘。其后联军又在安卡拉附近,击溃了5万特罗西米人。连连战败的加拉太人被迫求和,其历年积累的财富被掠夺一空。在冬季到来之前,乌尔索和攸美尼斯带领麾下士兵满载着战利品返回以弗所
罗马在从波伊人夺取的土地上建立了博洛尼亚(Bononia)殖民地
前187年,在弗拉米尼大道(Via Flaminia)的终点阿里米尼修筑向北延伸到普拉森提亚的艾米利亚大道(Via Aemilia)
前186年,罗马元老院禁止任何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高卢部落南下意大利北部定居
前184年,罗马在过去从塞农部夺取的土地上建立了波坦提亚(Potenia)和皮萨鲁姆(Pisaurum)殖民地
前183年,罗马在从波伊人夺取的土地上建立了帕尔马(Parma)和穆提纳(Mutina)殖民地
前179年,罗马出兵摧毁了高卢人在阿奎莱亚附近建立的城镇
此后,罗马不再允许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高卢人迁居至山南地区
前154年,遭到利古里亚人入侵的马萨利亚向罗马求援,后者在阿洛布罗基(Allobroges)部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处要塞,由此引发了罗马与阿洛布罗基斯部及其盟友之间的战争
前125年,马萨利亚遭到利古里亚~萨鲁韦伊人(Salluvii)的入侵,罗马执政官弗拉库斯(Marcus Fulvius Flaccus)击败了利古里亚人
前123年,前执政官卡尔维努斯(Sextius Calvinus)征服了萨鲁韦伊人,在其土地上建立了阿克韦.塞克斯提亚(Aquae Sextiae)殖民地,因其附近的天然温泉而得名
萨鲁韦伊人的首领图托莫图鲁斯(Tutomotulus)逃往到了阿洛布洛吉人的土地,被后者的收留。卡尔维努斯要求阿洛布洛吉人交出罗马的敌人图托莫图鲁斯,在遭到拒绝后,他带兵进攻阿洛布洛吉人
前122年,执政官马克西姆斯(Quintus Fabius Maximus)和阿尔诺巴布斯(Gnaeus Domitius Ahenobarbus)打败了阿洛布洛吉人及其盟友阿维尔尼人的首领比图特斯(Bituitus),获胜的马克西姆斯被元老院授予阿洛布洛库斯(Allobrogicus)的称号
注释:在这次战役中,据说罗马人仅以15人阵亡的代价,就杀死了12万高卢人
前118年,罗马在奥得(Aude)河口建立了一座被称为纳尔波.马尔提斯(Narbo Martius)的殖民地,这座城市后来成为山外高卢(Transalpina Gallia)行省首府
而在另一位执政官阿尔诺巴布斯的主持下,修筑了跨越高卢南部连接意大利与西班牙的多米提亚大道(Via Domitia)
居住在索恩河与卢瓦尔河之间的埃杜伊人(Aedui)与罗马结盟
罗马西相继在南部建立了尼姆(Nimes)和托洛萨(Toulouse)两座殖民地
前113年,以辛布里人(Cimbri)、条托内斯人(Teutones)为首的北方蛮族的入侵开始入侵高卢人的土地
执政官卡尔波(Gnaeus Papirius Carbo)被派往诺里库姆(Noricum)帮助遭到入侵的陶里斯人(Taurisci),然而他的军队却在诺里亚(Noreia)被蛮族联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
前109年,北方蛮族在罗纳河谷地打败了执政官西拉努斯(Marcus Iunius Silanus)的军队
前107年,赫尔维提人的一支提古里尼人(Tigurini)在阿奎塔尼亚的布尔第加拉(Burdigala)伏击了执政官隆基努斯(L.Cassius Longinus)和前执政官皮索(Lucius Calpurnius Piso Caesoninus)带领的军队,大获全胜。战败的罗马士兵被迫穿过轭门
注释:轭门是用两支长矛插在地上,顶上再横扎一支长矛,迫使战败者列队穿过轭们,被视为投降的标志,钻轭门对于视荣誉为生命的士兵来说乃是奇耻大辱
当提古里尼人获胜的消息传到山外高卢行省后,包括托洛萨在内的几个主要城镇都发生叛乱。稍后,执政官凯皮奥(Quintus Servilius Caepio)攻陷了托洛萨及其他发生叛乱的城镇,平息了此次叛乱
前105年,10月6日,在罗纳河畔的阿劳西奥平原上,罗马执政官马里乌斯(Gnaeus Mallius Mallius)和前执政官凯皮奥的军队,被北方蛮族击败。此战是罗马自坎尼战役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军事灾难,参战的数万罗马及同盟士兵被杀
注释:关于阿劳西奥战役时罗马军队的数量,一般认为是10~12个军团、同盟部队以及相当数量的辅助部队,总兵力约有12万人,其中军团和同盟部队约有8万人,辅助部队约有4万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战斗人员,如士兵的的家属或给军队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人,如零售商或妓女。至于蛮族联军,其人数根据记载约为20万人,包括所有成年男性和能够作战的女性。至于双方的损失,据说罗马有8~12万人阵亡,蛮族则只有15000人被杀
不知为何,获胜的北方蛮族没有进攻防御空虚的意大利,而是继续徘徊于高卢境内,而其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辛布里人南下入侵伊比利亚半岛
前102年,条托内斯人在北上与阿姆布昂人(Ambrones)汇合后,准备入侵意大利。然而在高卢南部的阿克韦.塞克斯提亚附近,执政官马略(Gaius Maius)带领新征募的军队在此歼灭了全部条托内斯人和阿姆布昂人
注释:阿克韦.塞克斯提亚战役时罗马军队的数量,是由6个军团和辅助部队组成——在军事改革后一个军团由4500人组成,总兵力4万人,其中军团士兵2.7万人、辅助部队1.3万人。而条托内斯人和阿姆布昂人的数量约有12万人。是役,罗马仅仅损失了1千人,就杀死了包括条托内斯人首领条托伯德(Teutobod)在内的9万人,俘虏了2万人
前101年,由于在西班牙北部遭到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的顽强抵抗,辛布里人被迫撤离,在波瑞克斯(Boiorix)、卢吉斯(Lugius)、凯西里克斯(Caesorix)和克洛迪库斯(Claodicus)的带领下向东进发。在意大利北部,塞西亚河与波河的交汇处的韦尔切利(Vercellae),马略带领罗马军团以少胜多,击溃了这支规模庞大的蛮族大军。
注释:关于韦尔切利战役中辛布里人的数量,普遍认为约有18万人(包括战士和平民在内),其中有1.5万名骑兵。罗马军队的数量为8个军团、骑兵和辅助部队,其中军团士兵3.6万人,骑兵和辅助部队1.63万人。至于辛布里人的损失,李维(Livy
)认为有16万人被杀、6万人被俘(含非战斗人员,下同)。奥罗修斯(Orosius,375~418)认为有14万人被杀、6万人被俘。普卢塔克认为有12万人被杀、6万人被俘。佩特库鲁斯(Paterculus,19BC~AD31)认为有10万人被杀或被俘。弗洛鲁斯(Florus,74~130)认为有6.5万人被杀
据说在希望免遭侮辱的请求遭到拒绝后,留守营地中的辛布里人妇女们先杀死她们的孩子,然后集体自尽。
波瑞克斯与卢吉斯战死,凯西里克斯和克洛库斯被俘后押往罗马,在庆祝胜利凯旋式后被处死
前90年,同盟战争爆发,起因是由于罗马和意大利盟邦之间围绕公民权授予而发生的争执,随着支持授予意大利同盟公民权的护民官德鲁苏斯的遇刺,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前89年,罗马将公民权授予所有在60天内放下武器的所有意大利人,就连波河以北山内高卢的居民获得了有限的拉丁公民权(Ius Latini,无选举权)
前70年代,高卢地区最强大的两个部落联盟是埃杜伊人和阿维尔尼人,在罗马人的支持下,埃杜伊人打败了阿维尔尼人
前61年,阿维尔尼人与塞卡尼人(Sequani)联合莱茵河左岸的苏维汇人首领阿里奥维斯图斯(Ariovistus),在阿达马格托布里加(Admagetobriga)大败埃杜伊人。作为回报,塞卡尼人将其部分土地划给阿里奥维斯图斯及其部下
前60年,通过贿赂,阿里奥维斯图斯获得了“罗马人之友”的称号
在阿达马格托布里加失利后,罗马支持的埃杜伊人首领狄维契亚古斯(Diviciacus)的权势受到削弱,而以他的兄弟杜诺列克斯(Dumnorix)为首的派系得势
由于受到日耳曼人的挤压,高卢东部的赫尔维提人决定向西迁移,在出发前,赫尔维提人焚毁了他们所有的城镇和村落,以示不再返回,裹挟着邻近的几个部落,向埃杜伊人的土地进发
前59年,前执政官尤利乌斯.凯撒获任山内高卢和伊利里亚两省的总督,此后他又得到了山外高卢,以及驻扎在这些行省中的四个军团
这一时期,除被罗马征服的纳尔旁高卢行省外,高卢全境被分为3部分,即西北部的比尔吉卡(Belgica)、西南部的阿奎塔尼亚(Aquitania)和中东部的塞尔提卡(Celtica),其中塞尔提卡是最富裕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更北面的土地,延伸到莱茵河畔居住着日耳曼化的高卢人或高卢化的日耳曼人
赫尔维提人首先向凯撒提议允许他们穿过罗马行省和盟友的土地向西迁移,对于四十多年前提古里尼人施加于罗马的耻辱仍耿耿于怀的凯撒,先是稳住赫尔维提人,继而又在日内瓦湖到汝拉山之间修筑了一道石墙及壕沟。而此时已知受骗的赫尔维提人在强渡阿拉河失败后,在比布拉克特附近被凯撒彻底击败。战败后的赫尔维提人由原先的30万人锐减至13万人,并被迫返回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故地
注释:从三年前,赫尔维提人便开始准备他们储备了足够维持部落生存三年以及到达高卢后播种的谷物,以及牲畜和车辆。临走时赫尔维提人烧毁了他们的城镇和村落,以示不再返回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高卢人逐渐放弃了迁徙生活,这或许是受到了马萨利亚和罗马的影响,希腊和罗马商人向高卢出口葡萄酒及其他奢侈品,以换取谷物、铁、毛皮、奴隶,据说当时一大瓶(黏土烧制的双耳瓶)葡萄酒可以交换1个奴隶。高卢人嗜好烈酒,且不像希腊人和罗马人那样在饮用前先用水稀释,而是直接一饮而尽,故此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许多来自意大利和希腊的商人定居在高卢境内,如卢格杜努姆(Lugdunum),他们为凯撒在高卢的军事行动提供物资和情报
凯撒借口阿里奥维斯图斯侵占塞卡尼人的土地——实际上可能是塞卡尼人主动割让作为报酬,在阿根托拉图姆附近将其部众击溃,阿里奥维斯图斯仅以身免
前57年,当北部的比利其诸部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罗马时,凯撒便带兵北上。凯撒与雷米人,打败了比利其人及其盟友。在向元老院发回的战报中,凯撒宣称已征服了整个高卢。在寒冷的冬季到来前,由于盟友埃杜伊人无力供应驻扎在其境内的数万罗马军队,凯撒将军团分散到高卢各地,然后在大雪封山前返回山内高卢,在此期间他需要处理山内高卢和伊利里亚的事务。罗马驻军的几处冬季营地遭到当地高卢人的袭击,猝不及防而损失惨重
前56年初,凯撒严厉的惩罚了各地的反叛者,又借口维奈蒂人和阿奎塔尼人支持叛乱,蹂躏了他们的土地,以使麾下士兵能够肆意劫掠。凯撒留下他的部将小克拉苏继续征服阿奎塔尼人后带兵返回
凯撒担心不列颠(Britain)岛上的凯尔特人会支持高卢的反叛者,便带兵渡海入侵。尽管途中遭遇风暴,使他的军队受到损失,凯撒仍然打退了不列颠人的进攻
前54年,凯撒带领更多的军队第二次入侵不列颠,组织起来的当地人在卡罗维罗尼斯的带领下抵御凯撒的入侵。凯撒利用不列颠人内部固有的矛盾对其加以分化,削弱了联军的实力,最终将其击败。战败的不列颠人被迫向凯撒交纳人质,这群年轻的贵族子弟后来被带到罗马,并在那里接受教育,间接的在不列颠传播了罗马文化
同年,凯撒带兵再次渡过莱茵河,打败了阿里奥维斯图斯所属的苏维汇人。分散在各地冬季营地再次遭到袭击
凯撒第一次在高卢过冬,期间镇压了北部比利其人的叛乱
前53年,凯撒派副将拉比努斯征服了高卢东北部的特雷维里人(Treviri)
前52年,那些不愿受罗马统治的高卢人在阿维尔尼贵族韦辛格托利克斯(Vercingetorix)的领导下发动的起义,后者曾在罗马的辅助部队中任职
在围攻支持起义军的日尔戈韦亚时,凯撒遭到韦辛格托利克斯的袭击,损失惨重而被迫撤退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韦辛格托利克斯尽量避免与凯撒正面交锋,并号召更多的高卢人加入起义,直到他被围困在阿莱西亚(Alesia)。围城的罗马军队筑起了环绕全城的壁垒,用来切断城内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在城内的8万守军将老弱妇孺送出城外,以减少不必要的食物消耗。凯撒拒绝他们穿过壁垒,而韦辛格托利克斯又下令紧闭城门,最终导致这些人在城墙与壁垒之间活活饿死。来自高卢各地,多达25万人的援军抵达阿莱西亚城外,韦辛格托利克斯亦带领部下数万人从城内杀出。腹背受敌的罗马军队情况一度十分危险,然而在凯撒的激励下,他们仍然顽强的坚守住了壁垒,此时凯撒派出他的骑兵(多由日耳曼雇佣兵组成),袭击援军的侧翼,将这群乌合之众一举击溃。眼见突围无望的韦辛格托利克斯带领部下投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沦为奴隶,而韦辛格托利克斯则被带往罗马,5年后遭处决
至此凯撒征服了高卢全境,据记载在8年战争期间,凯撒摧毁或占领了800多座城镇,100万多万高卢人被杀死,另有100万人沦为奴隶
前49年,因为在内战中支持尤利乌斯.凯撒,山内高卢的居民被授予完整的公民权(Civitas)
在整个内战期间,高卢地区出奇的平静,它先是由凯撒的旧部马克.安东尼统治,后为屋大维夺取——他是凯撒的外甥孙及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