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往事如昨

麦黄五月天/李金河

2020-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卓青老师法律咨询

第1813期

麦黄五月天

—乡村记忆之麦香篇

    文/李金河

一处两处榴花盛开,五月在火红的缤纷中走来,红红火火,缤纷烂漫;

一声两声茶鸡啼唤,五月在扑鼻的麦香中走来,热热烈烈,景象万千。

南风乍起,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波,一波,潮水般涌动,油画般绚丽。田间,地头,一张张开心的脸庞,知足的微笑里,写满惬意,写满愉悦。大田里的麦穗,咯咯笑着,你挤我扛,前呼后拥的牵手,托起一个七彩的梦——那是农家五月的希望。于是,隆隆轰鸣的收割机,高唱着五月的歌,在波涛起伏的麦浪中,吞吐着舒心的快乐,放飞着庄户人的希冀。而退居一隅的镰刀,无奈的失落中,认输般一任这欢快的机声嘲笑着昔日的风采。俱往矣,五月的风景依在,农家的欢乐依在,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但曾经的镰刀情结对于农家来说,依然是心中无法忘却的永恒记忆,是麦黄五月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麦场上的旋律是多声部混合交响曲。一捆捆新麦登场,金黄的麦秸在阳光下兀自炫耀着自以为是的躯干,而籽粒饱满的麦穗,则居功在熠熠针芒的保护下,高傲着丰收的头颅。麦收这台戏,收割是序曲,运输是过场,真正的重头戏是碾压脱粒——俗称打麦。须晴日,挑水、泼场、晾晒、轧磙,这一套程序的总冠名叫溏场,是为打麦准备场地。接下来,依然是晴日,摊场、晒场、翻场、碾场,正当午时,烈日当头,场上的新麦在阳光下集体亮相。不需要整齐划一,也不需要错落有致,要的是横七竖八、杂乱无章。于是,三齿桑叉、四股木叉派上了用场,挑动、架空、翻晒、透光,唯恐不乱,越乱越好。惟其如此,经过阳光充分暴晒,新麦碾压脱粒方得成效。

午时过后,生产队“咣咣”的钟声响起,麦场上热闹起来。头戴寛檐草帽的庄户人在烈日下牵牛套磙碾场脱粒,不听话的犍牛总是在挨过鞭子后才不得不收敛倔犟,被套上笼头乖乖地钻进梭头,喘着气楞起眼与身边温驯的老牛搭犋拉套。随着主人一声吆喝,碌碡磙吱吱呀呀的碾动中,阳光下麦秸破裂的悲壮绝响,噼噼啪啪声声不断。一番碾轧过后,金黄的麦籽混合着麦糠,金沙般在麦场上满铺着五月的辉煌。起场啦!木叉挥动,麦草翻飞,阳光下麦场上的热烈,是一幅画,一首诗,是麦黄五月庄户人出力流汗、丰收喜悦的开心曲。继而,东风徐来,行家里手一字排开,在麦场上顺风扬场。木锨在空中挥出一道风景,划出一条弧线,秕糠随风远去,麦籽刷刷落地。掠场高手配合扬场,手执扫帚在麦籽落地刹那间轻轻掠去浮杂,又轻轻将麦籽聚拢成堆。一锨、两锨,一扫、再扫,滚圆硕壮的麦籽在风中一片片落地,在眼前一层层堆积,渐渐隆成一座小山……

打麦的喧闹渐次平息,麦场上出现短暂的寂静。这时,妇女和孩子们挎篮提水,像战争年代支前那样,送来了井凉水,送来了热馒头。劳碌半天的汉子们咕嘟嘟喝着井凉水,啃着热馒头,补充给养般用井凉水和热馒头补充着消耗的体能。及至太阳落山,夕阳余晖中,麦场上又吹响新一轮战斗号角——集垛啦!麦秸变麦草是打场脱粒的副产品,麦草变麦垛则是庄户人匠心独运的巧发明。于是,喊声中青年后生挺身而起,一柄柄齿条细长的桑叉,杈起一挑挑金黄的麦草,紧走几步,在麦场边踅出空地堆拢搭垛。一叉叉,一挑挑,麦垛渐次升高,垛顶上平垛的人手脚并用,沿顺时针方向小心地移动着平稳的脚步,不停地用手中的四股叉拍打夯实着垛下送上的麦草。麦垛越来越高,一米,两米,三米……三米往上,叉送麦草难度越来越大,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技术。年轻力壮的后生们,杈起麦草,飞身垛前,两臂托起,蓄势运力,猛送,轻落,劲小了不行,劲过了也不行,既要把麦草送上高高的垛顶,又要防止用劲过猛造成垛沿坍塌。就这样,时间在分分秒秒中消逝,麦垛在滴滴汗水中升高。

日暮黄昏,夕烟袅袅,落日余晖中,麦场边矗起一个、两个雄伟的麦垛,形似亭台,状如小山,无琼楼之瑰丽,有金碧之辉煌,那可是五月乡村美丽的风景啊。

曾经的五月,曾经的记忆,远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回味,如诗如画的乡村记忆啊,就这样让人经久难忘,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

李金河,1958年生,籍贯河南新安,中国民俗摄影学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洛阳作家协会会员,洛阳辞赋研究院副院长,洛阳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洛阳戏剧家协会会员,企业政工干部。工作之余,先后编导拍摄《依依故乡情》(上中下)、《热土情深一首歌》等专题宣传片、风光资料片、微电影二百余部,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烽火河洛》、《北邙殇》(与司伟平合作),戏曲剧本《黛眉仙缘》、《和合塬》,诗词集《诗路心语》、散文集《文心雕梦》等。长篇小说《畛河川》由国家级团结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