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淘汰的秘密-终身成长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34人  胖紫紫

记得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湖水和小溪的区别么?”老师继续讲到:“湖水永远在湖泊里,而小溪里的水会经过各种山川最终流入大海,我们人也应该一样,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找到自己的大海。”

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首先要学着成长,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很重要,在《终身成长: 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中写到:进入一种思维方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在其中一个个人能力固定的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而在另一个能力可以改变的世界里,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你可以进行选择。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它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它们只是你意志力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并且作者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并不仅仅寻求挑战,他们还会在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他们的成长空间就越大。在体育界,这一现象尤其明显。你可以亲眼看到人们能力拓展和自身成长的过程。

接下来我将以《 终身成长: 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中的一些例子来区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不同。

关于成长型思维,作者在《终身成长: 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书中举了一个运动员的例子:

米娅.哈姆(MiaHamm),美国当时最棒的女足运动员,直言到:“我的一生都在努力,一直在试图挑战自己,去和那些比我年长、更强壮、更有技巧和经验的运动员,也就是比我强的人比赛。”

帕特丽夏.米兰达(Patricia Miranda)在高中时体重超标,也没有什么运动天赋,但她非常想成为摔跤手。某一次被摔的很惨之后,有人对她说:“你就是个笑话。”一开始,她哭了,但后来她想:“这真让我下定了决心……我要继续努力,看看努力、专注加上训练能不能让我成为一名摔跤手。”她这样的决心从何而来呢?

不被淘汰的秘密-终身成长

米兰达是在一个没有太多挑战的环境下长大的。但是她的母亲40岁时因动脉瘤去世后,10岁的米兰达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当你躺在床上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可以说一句很了不起的话就是:‘我这一生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全部潜能。’妈妈的去世让我有了这种紧迫感。如果你这一生只去做一些简单的事,那么你应该感到羞愧。”所以当摔跤变成挑战,她准备好去迎接它。

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24岁的时候,米兰达笑到了最后。她赢得了代表美国队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并从雅典奥运会上带回了一枚铜牌。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呢?耶鲁法学院。人们劝她停留在她已经拥有的辉煌位置,但是米兰达认为,更有意思的是从底层重新开始并看看自己这一次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关于固定思维,作者在书中写到:

实际上,固定思维模式者希望在进行任何学习之前,能力就可以自动展现。归根结底,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有,如果你没有,你就是没有。我经常看到人们有这样的想法。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老话:“未来的你比现在的你更优秀。”固定思维模式者并不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

简单来说,人们一旦相信个人能力固定不变,便经常会处于危险当中,害怕失败会给自己打分。失败会永久性地定义他们。也许他们很聪明很有天赋,但是这种思维模式似乎剥夺了他们应对问题的才能。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得到发展的时候,失败虽然很痛苦,但是不会给他们下定义,而且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可能,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有很多。

记得有一句话叫:变则通,通则达。我们要学着改变调整自己,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不是像湖水一样一尘不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