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天地芳草集散文特辑

父亲的往事(20)蛔虫和跳蚤

2022-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付强_

对山乡卫生环境的感受

初到乡下时,扫扫地、抹抹桌子,除一下门前杂草,对这些小事都不以为然。时间久了,各种毛病慢慢地显露出来,从我患胃病开始,身体也开始慢慢消瘦,除营养不良外,卫生环境差给生活带来了各种奇怪的现象。我除胃病外,下腹部经常隐隐作痛,痛起来时就跑厕所,拉下来的大便夹杂着几条半尺左右长的白色蛔虫,有一次大便则拉下来一大堆蛔虫,还都在蠕动着。有时肛口作痒,用手竟能拉出一条蛔虫,家里人都有这种现象。

我请教卫生所的周本银医生,他说这是卫生条件差所致。家家都喂鸡,鸡爪子到处刨食,爪上带有虫卵,鸡飞上桌子啄食剩饭,经常用抹过桌子的抹布再洗碗,虫卵在碗上,盛饭再吃进口,寄生虫卵就到了人的胃肠,孵化出蛔虫。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繁殖得越来越多,大家就都患上了寄生虫病。

还有厕所的大粪洒在菜叶上进入人体,也是一个渠道,只有讲究卫生,加上药物消杀,才能根治这种寄生虫病的扩散。

农村还深受跳蚤的害人之痛,农村老鼠特多,它是传播跳蚤的媒介,这种害虫无孔不入,衣缝中、被子内,到处都是跳蚤活动的藏身之地。

再有甚者为猪屎蠓子,比跳蚤更小,生在猪身上,和猪圈牛栏、农家堆肥中,也是一处一处的,叮人后奇痒无比,隆起一块块的红色丘疹,令人头痛不己。

看来以上毛病和现象的出现,来自于卫生环境条件差的原因所致。回城若干年后,回想起起这些现象,我仍感后怕。

【记得上个世纪人们有句口头语:“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你怎么想的?”可见蛔虫之普遍。而今对于蛔虫这东西,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就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了。

《父亲的往事》是83岁的老父亲以散记片断形式写成的回忆录。本篇叙述的蛔虫,是寄生于人体肠道的一种寄生虫,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于当时农村的小孩子而言,司空见惯。家长怀疑孩子肚子里有虫了,就去卫生所开几颗“宝塔糖”给孩子吃,隔天早上,肯定拉下一堆蛔虫。

驱虫于小时候的我而言,一年会有好几次,父母看到我脸上黑一块黄一块的,就说要打虫了,于是,我就能欣喜地吃到几个宝塔糖。待第二天屙了虫,就拿细棍挑给大人看。

那时候农村卫生条件差,肚子里除了蛔虫,还会寄生勾虫、蛲虫、血吸虫等等,小孩子肚里有,大人肚子里也有。

身体里有寄生虫,身体外也有寄生虫。体外的寄生虫最常见的就是跳蚤和虱子了,人人都有,如果没有反倒是奇怪了。有太阳的冬日,在墙根下晒太阳的一溜老少,最惬意的事就是脱下棉袄捉虱子逮跳蚤。

那个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喂有一头年猪,那时喂猪可不象现在总是关在猪圈里,猪子每天是要放出来寻食的,所以那个时候的猪肉好吃。放猪的小孩喜欢给猪挠痒痒,挠痒时猪便躺在地上,放松地摊开腿脚让人给它捉跳蚤,一边享受一边哼唧着。

环境使然,所以那个时候的寄生虫病是人畜共患的。父亲在上文中说起的蛔虫跳蚤猪屎蠓子之类的东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邻居”。

记得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我返城后进了工厂,常去河南出差,那时候河南的旅社或招待所里,室内有根长长的铁丝,洗完澡上床,一定要脱得一丝不挂,把衣服全都塔在铁丝上。原因就是防跳蚤。

随着城市乡村卫生条件的改善,这些东西不知何时慢慢也就绝迹了,连宝塔糖、肠虫清之类,也悄悄走入了人们的记忆深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