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的共享江湖
在资本催化下,共享经济在全国遍地开花,俨然已经成为新一轮资本追逐的故事和盛宴。然而,盈利模式模糊、私人信息泄露、保证金安全隐患等痛点显示,共享经济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苗头。
![](https://img.haomeiwen.com/i6519797/255289bf246cb385.jpg)
共享经济市场火热,近来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共享经济产物。除了以往常见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外,还有共享移动电源、共享篮球、甚至连雨伞都有不少公司入局打算将其“共享化”,颇有点世界地球村万物皆可共享的趋势。
在几项新出现的共享产品当中,共享充电宝一出现便被资本市场看好,短时间内便吸引了大量的天使投资和风险基金融资,最早进军到这个领域的来电科技和街电都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资本基金就盲目到只要涉及到“共享” 两字就会疯狂投资,这里面的共享雨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运营的方式来看,目前共享雨伞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其中一种是以“共享e伞” 为代表的无桩式随借随还,伞柄上面带有二维码和智能锁,通过解锁获得密码即可使用,押金是19元,租金是0.5元半小时,据说每把伞的开发和运营成本为90元一把。
另一种则是以“魔力伞” 为代表的有桩式雨伞,无论借还都需要到同品牌的自动租借柜机进行操作。不过魔力伞的租金更便宜些,注册后15天内免费试用,还能免费续借3天,在免费时段过后,一天的租金为0.5元,押金是20元。
就上面两种模式来看,肯定是像现在的共享单车租借模式差不多的共享e伞会更为方便一些,需要用的时候直接拿走,用完了找个地方挂着就可以了。但是这种运营模式又很容易被城市管理执法者以影响市容为由没收或者警告罚款,这种事情在共享单车身上也遇到过。
而有桩借还的共享雨伞,虽然不会被收走,但是固定地点借还肯定要麻烦不少。而且如果刚好要去还雨伞时,自助柜机的雨伞空位已满,用户还得另外找一个空的柜机交还雨伞,在使用体验上也会大打折扣。
再者共享雨伞的盈利问题一直是行业内一个极大的争议,共享雨伞本身的造价虽然不高,租金也非常便宜,但产品初期投入都是数以万计,短期内很难可以看到回报。加上雨伞本身属于易消耗品,专门为了耐用性而设计生产的共享单车都被某些人士恶意破坏,这把简简单单的雨伞接下来会遭受什么命运也确实难说,那么还得算上运营和日常维护等费用,回报周期只会被拖得更长。
共享雨伞的运营方其实也已经意识到盈利的问题,现在他们正在尝试在雨伞上印刷广告的方式寻找合作方。但是这个印刷广告的投入又是另一笔不少的资金,如果广告合作终止之后,是不是运营方还得把有相关合作的雨伞全部回收销毁?这里面的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又将会继续增加。而且现在共享雨伞的用户并不是很多,也难找到广告主能够合作,找到了也会因为用户不多的问题而被压低合作费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6519797/b5481b03e54c4e7b.jpeg)
另外用户的素质也是目前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上海的一家共享雨伞品牌oto一开始便想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在上海陆家嘴投放了100把无押金、无付费、无GPS的共享雨伞,结果当然是这一批雨伞全部都被人 “免费” 拿走了。基本可以预想到,这么小小一把的共享雨伞以后会遇到什么事情,特别是那种无桩式在大街栏杆上随意挂放的雨伞,有可能丢失率和故障率比现在的ofo小黄车还要厉害。
目前看来,共享雨伞的使用场景确实太低,也许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尝鲜注册成为用户,但是雨伞的真正使用率却依旧不高。长远来看,运营所得的利润也并不支撑共享雨伞能够继续运作下去。如果烧光投资人的钱后又找不到新的融资,有可能就会面临停止运营的结局。共享雨伞的伪刚需成分比起共享移动电源更重,市场和融资都遇冷,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共享移动电源的使用场景不同,给手机充电的需求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对雨伞的需求。所以共享移动电源取得30天融资9亿元的疯狂并不是毫无道理,只有切实有需求的产品,才容易吸引到投资。虽然现阶段共享移动电源也才是刚开始普及,市场和消费者都仍然对这个共享产品有所怀疑,但丝毫不影响投资者对其未来的看好。
当然,与其他共享的产品一样,共享雨伞也是文明素质的照妖镜。根据共享雨伞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投放的这段时间,由于雨伞内部没有定位,丢失的数量还挺大。很多人认为反正只要20块钱的押金,不还也没事,就当买了一把伞。
由此可见,资本与共享经济的融合乃是一把双刃剑。正如此前互联网创新大潮下“烧钱”的结局一样,只能是那些能够坚持“背虚向实”,并成功地把各种数据植入共享模式机体,且能够有效加以利用的企业,才能持续创造新的价值。
而相当一部分共享经济,因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往往沦为资本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资本盛宴结束,剩下的恐怕将是一地鸡毛。
![](https://img.haomeiwen.com/i6519797/8f3d6a3157585b89.jpg)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发展共享经济的最终归宿,都应该是坐实实体经济,脱虚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