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不成器

游戏 | 学习快乐的底层逻辑

2023-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舌灿Lian花

细心的家长们肯定发现了这种现象:幼儿园5岁小孩对学习兴高采烈、充满了热忱,而高中的青少年却无精打采,对学习感到索然寡味。如此大的差异我们是不是该问一问:“学习的快乐到哪儿去了?”

那是小侄孙刚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偶尔发现,他在地上尝试几次抓起了一根很细小的羽毛,乐得咯咯咯的笑,然后在自己脸颊上来回蹭,而且闭上眼睛很享受的样子。我当时很惊奇,所以默默地观察他,就看他沉浸在这根绒毛抚脸的游戏中玩了好久。我好奇他为这么喜欢这根羽毛。后来我发现他妈妈抱着他的时候,妈妈的头发撩到了他的脸上,他也是这种享受的表情,总是尝试着抓起一缕头发拿到自己脸上蹭。今天读了《深度自然游戏》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大概是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的原因,才导致他总是喜欢那些毛绒绒的东西吧。

推荐书籍

本书是自然教育之父约瑟夫·可奈尔最新力作。书中通过几个简单易行的深度自然游戏,帮助游戏者体验一种沉浸自然,感受生命的奇妙与喜悦。在忘我的全然投入中,在自然万物的“感同深受”中,好奇心、同理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随之而来。本书告诉我们,人是身体、心智、感觉和精神的存在,学习和生命活动应该以全部本性为出发点,并为培育全部本性提供滋养。

婴幼儿、孩童他们高度的专注和超强的觉察力,让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吸收到周围的经验和信息。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个5岁小男孩正在学习踢足球。一开始,爸爸耐心地教导他如何奔跑、运球、站位,如何使用脚的不同部位,如何把握球的旋转和速度。可是,孩子并不像爸爸那样在意表现得如何,所以他自然无法达到爸爸“预期”的技术水平。
显然,小男孩的心中只有玩耍……他的爸爸越来越沮丧,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小男孩显然感受到了来自爸爸的压力,他的注意力再也无法集中。他的注意力一部分用在“试着”踢好球上,另一部分用在防守来自爸爸的“进攻”上。一分心,小男孩的表现就更差了。最后,爸爸开始吼叫,小男孩哭起来。对于那天爸爸教导的内容,小男孩日后可能最多只记得3% ~ 6%,但是爸爸对他的责骂,他体验到的挫败、沮丧和羞愧却可能影响他一辈子。
《深度自然游戏》page14-15

研究显示,学习具有“情境性”,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会和学习到的知识一起打包储存。每当提取过去学到的某个知识时,当时学习的情绪和情感也会一并浮现。

传统教育经常忙于将已有信息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其实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它过于重视学到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身的享受。

同样故事中的小男孩,在学习踢球的过程中,听到的是父亲的呵斥,产生恐惧感和不自信的体验。踢球的乐趣大打折扣也是容易理解的。也许下次都不愿意跟爸爸来踢球或者以后不愿意踢球的可能都有。

就像我的小侄孙,体验过发丝抚过脸颊而带给自己奇妙的感受,是因为妈妈的环抱中有安全感和满足感。地上的羽毛因风轻轻摇曳,像极了妈妈的发丝,那么让这毛绒绒的东西拂过自己的脸颊,就是他美好的记忆。所以才有他乐于沉浸在其中原因。

相信这种感觉,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体验。那么用在学习上,是不是一样的道理呢?比如,在学习2+2=4时如果感到有趣,这种奇妙的玩的感觉,或者这种愉悦的感觉会伴随到解下一道题目。如果在学习拼写或技能竞赛赛时感到过挫败,由此而来的担忧和不安感会在下一次拼写或竞赛中如影随形。

这正是学习费劲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成人和小孩有什么不同呢?

小孩的大脑天生善于学习,而成人的大脑则关注于表现。成年人容易有自我审查倾向,对自己的表现过分自我批评,他们经常自问:“我的表现够好吗?”
人们会花费许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对话。一般而言,我们自我对话的速度要比大声说出口的速度快十到二十倍。据心理学家估计,一个人一分钟平均自我对话1300次。因为心智看到的是画面,它会在1毫秒(十亿分之一秒)内抓出意思思绪。对多数人而言,大部分(60%-85%)的对话都是消极的。
自我意识是创造力的最大阻碍。如果我们在心中不断重复过去的想法,或许还伴随着心神不宁,那么,我们如何能发现新事物呢?要使创造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必须摒弃过去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深度自然游戏》page66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小孩无拘无束,天生随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股脑儿地热情投入。而大些的孩子或者成人自我批评、害怕、压抑和封闭,这些都会扼杀成年人的学习能力;焦躁不安也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不知何时自己已成“被剥夺了玩耍乐趣”的人?

其实玩耍能够帮助人们重拾天然的好奇心和自主性。我们对玩儿的渴求与生俱来,而玩的过程又能带来无限的创意、欢乐以及与游戏对象的联结,这是我们终其一生保持好奇与创造的源泉。

综上所述,急功近利或者过于重视学到的知识内容,这些来自外部的压力,影响了孩子们对游戏或者学习过程本身的享受,同时剥夺了孩子享受玩耍的乐趣;而成年人因为自我意识干扰心神不宁,不能沉浸在当下的游戏或者学习中,从而扼杀了创造力,扼杀了成年人的学习能力。

游戏可以为我们打开一道通往全新自我的大门,一个更贴近自然世界脉搏的通道。在深度游戏中,我们会尝试新的行为和想法,这让我们从既定模式中解放出来。不论年龄,只要我们投入到快乐的游戏中,日常的生活现实就会发生转变,孕育出全新的想法和生活方式。

过去,人们认为思想和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卡拉·韩纳馥在《运动促学:为何学习不只是大脑的事》这本书中指出了两者深刻联系。“学习、思考、创造和智慧都不只是大脑独立运作的事,而是全身心的事情……记忆不仅储存在头脑里,也储存在遍布全身的神经回路中。”

游戏,源于你内在的驱动和热情,是麻木不仁状态的天然解药。

促进深度游戏有五种有效的方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1、与他人一起玩耍

一个人的玩耍,容易因为无聊而放弃。而和他人一起就会凝聚成一体,为了一起继续开心地玩下去,人们自然会相互协调合作,将个人问题抛到脑后。尝试:和孩子一起散步,并让小孩决定行走的节奏,观察自身的变化。

2、与动起来,挑战自我

一个人或者是静下来时,人们往往是思绪漫天飞,特别容易被一些担忧或者不好的过往事件影响情绪。身体运动让你的意识从思绪转移到身体,让你从习惯性的过度思考中平复下来。而过度思考是游戏精神的最大敌人。

尝试:挑战一下徒手攀岩之类运动,让自己的思绪不再自由自主的游离,观察自己的感官和动做协调性。

3、创造新鲜感和临场感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经常变成“心理古董”:成为安于现状、沉溺于习惯的动物。人类这个“古董”失去了冒险精神。

尝试: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如跳舞、唱歌或说一门外语,也可以唤醒强烈的临场感和新鲜感。

4、把游戏聚焦当先切实的体验上

游戏需要浸润其间,注意力越集中,专注的强度越大,游戏者就越能收获更丰富的游戏体验和学习效果。

尝试:把所有注意力聚焦在篮球上“忘掉计分板,忘掉排名,忘掉以后才会发生的事,尽你所能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全心去打球”。

5、培养生机活力

忘我,全神贯注,忘却时间,以及与对象亲密而融合为一,这些也正是深度游戏的特点。
深度游戏的两个益处——忘我和活在当下,能有效消除消极的自我批评和其他戕害学习能力的不良习惯。是我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的真正底层逻辑。

尝试:有规律地进行冥想练习。冥想时注意力集中于单点,全神贯注,可以让我们打破心中的壁垒,投入到深度游戏中。冥想状态同样会掌握深度游戏的核心。他们能够以原初的创造力、真诚、勇气、与目标融合为一和奇妙的完整感来回应生命。

爱因斯坦说:“知识的源泉是经历。”游戏,可以激发你全部的身心,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学习体验。如果你有机会带领他人,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请把游戏融入课堂,这可以让你的学生拥有更强烈的热情、更持久的记忆、更深入的内在理解和更高层次的意识。身为老师的你,也将收获更充盈的富足与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