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物历史简书电影

《末代皇帝》溥仪:被命运作弄的木偶人

2017-11-25  本文已影响74人  1bb34593110d

有时候人啊,真是抵不过命运的作怪。

坐在龙椅上的小溥仪

三岁被抱上龙椅,六岁被赶下皇位。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被捧上神坛,所有人都告诉他:“您就是天,您想做什么都可以。”懵懵懂懂地被圈禁在红砖黄瓦四角的天空下,隔着被仓促修筑的墙,又被告知:“在墙这边您永远是皇帝,但是在墙那边已经是民国了。”小小的溥仪皱着眉头一遍一遍地重复:“我不明白,我一点也不明白……”真的不明白吗?早慧的孩子呀,只是在假装,好像否认了就真的不会发生了。

他的童年和少年就被关在这么个太老太老的宫墙里,每天围绕他转的除了生理上不完整的太监,就是心理上扭曲掉的老太妃,再或是各怀鬼胎的大臣遗老。他们似乎愿意为溥仪做任何困难的事,但又不允许溥仪去体会常人拥有的平凡的快乐。他不被允许说自己的心里话,不被允许拥有亲情和友情,就这样被压抑着、束缚着,一如电影里总是阴暗暗的色调,时刻惊醒着人们这是一声哀叹。

后来他长大了,有了新式家庭教师。他学习到了许多不一样的知识,想看看不一样的中国、更广阔的世界。但是,连自己的母亲去世他都不能迈出宫门一步。所有人都渴望他做一个完美的象征,象征未散的天威,但不幸的是,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拥有自己的意识,甚至开始想要拥有他应该拥有的权力。大婚,似乎是掌握实权一个更加实际的途径。于是,另外两个被命运捉弄的女孩子,披着霞帔,迈进了华丽的牢笼。

溥仪大婚

两个充满活力女孩子的到来似乎给冰冷的宫廷、冰冷的溥仪带来了一丝欢乐,但是既然是一段悲剧人生,快乐就只是短暂的陪衬而已。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等人作为封建毒瘤被勒令搬出紫禁皇城。他心心念念要逃离的地方,真的不再属于他了,而溥仪居然怯懦了,毕竟这是他目前人生中生活最久的地方了。

离开紫禁城的溥仪

他不甘心以这样的姿态被赶出皇宫,他的权力欲望进一步觉醒。他开始与狼子野心的日本合作,误以为他的力量可以与日本抗衡,误以为他们可以势均力敌的相互利用。但是与虎谋皮,还想明哲保身谈何容易。更何况,在日本人眼里,他溥仪,仅仅是个工具,连平等和尊重都不屑于给予。当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的野心的时候,冰冷的现实会将他的自尊心无情拍碎,而残存的欲望却使他陷入极端死死不肯放手,就这样被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无法回头……所以,溥仪渐渐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真正变成了愤怒、挣扎却又无可奈何身不由己的傀儡。

历史总是由后来人书写,作为后来人我也并不想为他投靠日本人的行为开脱。因为无论后来的事情是如何脱离了他的掌控,迈出第一步的还是溥仪自己,对于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对当时中国局势的错误判断、对日本狼子野心的选择性忽略,都是后来悲剧的奠基。再怎样说,日本人的侵略都在那里,受苦受难的东北人民都在那里,被利用的、被牺牲的、被视作草芥毁灭掉的生命都在那里。无论怎么描画,那都是一幕幕人生炼狱啊。而更不幸的是,既成的,才叫做历史啊……

后来的溥仪与婉容

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它让溥仪流露出来了真情。另一些说法的历史太过残酷,无论是对溥仪还是对他身边的人,都太过无情。而这部剧里的溥仪,对生母、对乳母、对婉容,都是怀有真情的,他的愤怒、他的压抑、他的哭闹、他的忧愁、他的笑容,让他显得更像是一个人,一个鲜活的生命。私心里,我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溥仪,这样有血有肉的溥仪,但也许,这样会让他更加痛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