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读书计划
《一生的读书计划》首次出版于1960年,此后每次版本更新,都做了不少订正和修补,确保推荐的图书符合当前的需要。有些书也许就被撤下去了,而另一些经过时间考验的图书被选进了读书计划。目前是第四版。
经常会看到有人要求推荐书单,也有人乐于提供各种类型的书单。一直觉得读书是很私人的一件事情,适合自己的,未必适合别人,推荐书单这种事,意义不大。看完了《一生的读书计划》,想法有了改变。这本书就是一份书单,推荐了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所有值得阅读的书,文学为主,兼顾政治、哲学、宗教、军事、戏剧、艺术,甚至自然科学。毫无疑问,这份书单浩如烟海,再加上绝大多数书籍需要细细品味甚至钻研,全部读完,当真需要一生的时间。如果真的有人能认真读完这份书单上的所有的书,他的气质/观念/命运恐怕真的会发生变化。
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目前的出版物是无限的,如果想读一些有营养的书,如何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读物?很多人读经典名著,然而历史上不少名著有时代的局限,当时算名著,却未必对现在有所帮助,甚至很多观念和知识已经在后来的时间中证明是错误的。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挺热门的文章《不读经典》,列出了一批被认为是经典却不值得去读的书。《一生的读书计划》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列举出来的书,都是经过长久考验值得阅读的书;为了跟上时代,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更新,确保推荐给读者的,都是“开卷有益”的书。
读这本书,就像重新经历了一遍人类历史。从最古老的文明起源,直到目前的近代社会,每一种文明的优秀代表作都被列举其中。中国入选的,记得有《史记》、《孙子兵法》、《孔子》、《孟子》,《金瓶梅》、《红楼梦》、《三国演义》、《骆驼祥子》、《西游记》,还有鲁迅作品集,可能有遗漏。最后这一项让我有点意外,原本觉得鲁迅的作品之所以被抬到那么高的地位,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没想到老外对他的评价还挺高。另一个意外是,老外们(至少是写这本书的老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尤其像《史记》这种书(当然,他们读的是英译本,翻译应该很牛),能读完也不容易。
读名著的正确姿势。小时候看名著,基本都是当做故事书来看,看完情节结束。在这份书单中,除了列举出推荐的书的名字,作者,时代以外,还介绍了当时的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这本书的特殊之处(上榜理由),阅读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可以进行补充/延伸阅读的书籍。其实这张书单上还是有一小部分书我是看过的,只是当做小说看,现在回想起来一点印象都没有,同时也没觉得这些书有多牛。现在明白是自己读名著的姿势不对,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大致思想流派,可能会无法理解书中的一些深刻含义。
上榜的这些书,要么是某种文明在某个时代的代表作,要么是开创了某种流派的先河,要么是改变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些领域,或者本身的文学/学术造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读下来甚至觉得,这些作者来到人世间走这么一圈,唯一的原因就是需要把这部著作留给人类。这样的书,当做小说看而不能体会它的独特之处,或许真的是一种浪费。由于这些书涉及到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真的想读懂,必须要额外做大量的功课,钻研不同的领域知识。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说,读完这批书,命运也会改变了。
作者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用意,是希望这些书能成为“内在成长之源”。“我们都会死去,但至少不会那么迷惑;我们将自己从当前的时代中解脱出来,对于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会懂一些,虽然不是很多;我们会知道如何从生活中获得观念,体会到更高层次的感受和思想。”“一生的阅读计划,不会让你立刻脱胎换骨,但会激发你深层潜能,使你的内在更有意义,让你发现自己已知的事情,而在此前你对自己的所知并不知情。它不仅是自我提高的工具,也是自我发现的工具”。
花了很多时间去读肥皂小说,也花了很多时间去看美剧,也许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打游戏。这些带来的快乐短暂而空虚,和阅读深层次的书籍的充实与满足截然不同。于是下决心要开始好好阅读这些有营养的书籍。
只是翻回到全书的开头,发现首先需要阅读的是《荷马史诗》,顿时觉得这个读书计划还是暂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