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创新能力,从打破认知框架开始

2021-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叶馨瑶

我们不能光凭说“观察”,就培养出一个观察者,而是应该教给他们观察的能力和方法,而这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玛利亚·蒙台梭利。

观察推动了创新,而创新是尤其是有目的的创新,被广泛认为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幸福都是由创新带来的。

创新如此重要,但是由于人类固有的经验和知识,很容易限制人的创新能力,这个限制主要体现在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如何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走出思维的泥潭呢?

《走出思维泥潭:如何激发科学创新中的奇思妙想》,从打破认知框架、战胜隐喻,查明问题,做一个更敏锐的观察者等方面,帮助人们破除思维局限,驱动创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框架,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认知形成的这个认知框架,也会限制了我们的思考和思维。《走出思维的泥潭:如何激发科学创新中的奇思妙想》的作者罗伯特·乃斯被誉为是美国景间的创新思维专家长期致力于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模式研究,近期推出了多本关于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的畅销书。

《走出思维的泥潭:如何激发科学创新中的奇思妙想》,罗伯特·乃斯著,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如何成为一个更具创新性的思考者呢?其实经过后期的培训和大量的练习,就能激发出更加具有创造力的自我潜能。

要想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打认知框架。那什么是认知框架呢?认知框架就是我们日常的常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并且非常清晰。它的好处是能让我们以一种高效并且可以预见的方式感知世界。

认知框架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帮助我们在原来的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对事件迅速作出反应,它能够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在科学界中的认知框架被称为范式。

而认知框架不利的一面是,我们对我们认知框架以外的东西很少能够感知到。因为没法对框架以外的东西有所预期,那么就会影响创新。

认知框架并不是永恒的,它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我们对认知框架以外的信息并不乐意接受。

因为我们对原有的知识框架是非常有感情的,一旦预知到与我们原有的知识框架不一致的情况,我们会出现激烈情绪反应。它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

认知框架是逻辑和情感的混合体,所以有时候我们对打破框架认知框架或者范式的通常反应都是拒绝,不会轻易接受。这也导致了框架的约束性,限制了新奇想法的产生,也就影响到了创新。

那么怎么样打破知识框架呢?首先要意识到我们自己正在落入惯性思维模式中。如果我们对某个反常的事物感到生气,实际上这正处在打破预期的自然反应中。这时候要意识到这是打破认知框架的行为。

所以要打破认知框架,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学会跳出框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引起问题的认知框架内思考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脑筋急转弯就是一种跳出认知框架的脑力游戏。

如何系统地逐步地改变我们的认知框架呢?作者提供了4点建议:一是提高对当前认知框架的认识,二是考虑当前认证框架的结果,三是设计一个新的认知框架,四是考虑新认知框架的结果,包括利和弊两个方面。

认知框架还深受语言的影响。我们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与认知框架其实也是紧密相联的,它们相互作用不断强化。隐喻是我们认知框架中语言传递的要素。也就是说隐喻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那如何来跳出惯性语言模式来思考呢?

隐喻既然可以强化认知框架,那么隐喻也可以改变认知框架,那就是给隐喻创造新的联系,注入新的感情。

我们知道,创新离不开观察,尤其是非常敏锐且精准的观察。而实验证明,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认知框架以外的观察,也就是说对于超过我们预期的观察并不是很开心。

我们的大脑每天接受巨量的信息,但是大脑只会选择我们关注的信息来处理,也就是只会让我们看到我们预期看到的感官信息和语言信息,而忽略了其他的信息。

打破认知框架,如何训练自己克服惯性思维呢?想要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作者给出三个方法,一是学习艺术,二是成为一名人类学家,走出去观察生活,三是关注那些看起来我似乎不太对劲的事情,也就是那些困扰你的事情。

此外,类比、扩展问题、分解问题,逆向思维等都可以扩展创造力,尤其是阅读。

《走出思维泥潭:如何激发科学创新中的奇思妙想》一书中,作者还提供了大量的可供练习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能。对于这些精心设计的创造力项目,数十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创造力是可以训练的,而且具有更具有原创性,也容易让人们遇到问题时激发出新思路。

想让自己更有创造力,需要打破认知框架。认知框架的打破,不仅需要语言的配合,更离不开敏锐的观察。而创造性能力的训练可以充分提高利用大脑功能的能力,训练得越多,得到的能力也就越强。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就从打破认知框架和敏锐观察开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