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圣徒小记想法读书让生活美好

燕京大学基督教教育的先行者——刘廷芳小记(Timothy Tin

2020-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美Prisca
(刘廷芳 Dr. Timothy Ting-fang Lew)

刘廷芳的个头不高,一生中一直为呼吸问题所困扰,但他却像旋风一般活跃。

1892年12月23日,刘廷芳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小城温州。从父亲算起,他是第三代基督徒,从母系算则是第四代。他是家中长子。

全家福之一,前排左起:刘文庄、刘俪恩(刘廷芳女)、刘母、刘文瑞;后排左起:刘廷蔚、吴元俊(刘廷蔚妻)、  刘廷芳、吴卓生(刘廷芳妻)、刘廷藩、桂质议(刘廷藩妻)。

1920年4月,刘廷芳结束了十年留美生涯,返回中国。刘廷芳回国之际,正值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躁动活跃的非凡时期,他们所争论的问题,将影响未来几十年的中国文化思想。

(新婚的刘廷芳与吴卓生,摄于1917年。)

作为一名基督徒知识分子,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基督教刊物《真理与生命》的主编,同时又是领先的基督教大学——北京燕京大学,发展时期的关键人物,刘廷芳毕生都在倾尽全力以基督教价值观和理念去影响中国社会。

洪业(左一)、司徒雷登(左三)、刘廷芳(左四)等在盔甲厂时期的燕京大学

他曾说:“我们意识到一种空前迫切的需要,即需要真正的、具有无可挑剔之品格的领导者。这品格,一如耶稣基督人生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品格。我们能否作为基督的优秀门徒挺身而出,为创建新中国,彼此合作同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这个国家留学的留学生,能否发展出自己的基督徒品格。”

吴雷川校长(前清翰林)题写的燕京大学校训

1919年,与他结下终身好友的司徒雷登被任命为北京新成立的教会学校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邀请刘廷芳和他一起到燕京去。司徒雷登精心构思并描绘了“燕大”的愿景:即注重基督教教育和现代知识,又强调中西员工之间的平等,并将此作为国际间和谐相处与公事的具体表现。

(燕京大学,1931年,摄影:甘博)

刘廷芳被这样的愿景深深吸引。他随即同司徒雷登到燕京大学任教,时为1920年。

刘廷芳开始任宗教学院讲师,该学院可谓燕京大学的核心,拥有全校大约四分之一的师资力量。1921年,当中国多数神学院还在由西方宣教士执掌神学系之时,刘廷芳被任命为宗教学院院长。

(燕京大学,1931年,摄影:甘博 )

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西方博士学位的人,刘廷芳加入燕大,在招揽中国其他具有同等学术水准的人才投身燕大创业方面,显然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他依赖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毕业生的关系来补充神学院的师资,以致于最终,神学院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员与这所美国的“常青藤盟校”有关。

(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的留影)

司徒雷登这样评价刘廷芳:“当时这些高素质的中国人才都心怀疑虑,但刘廷芳说服他们,燕大是一所中国人和外国人一起参与所有事务的教会学校,他们有责任协助这一新实验成为成功的范例。”

(1921年司徒雷登 与燕京大学教师合影)

“在很大程度上对燕大的办学方针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1926年新校园购得一大片土地,建起美丽的中国式楼群;20年代后期,燕大已成为中国领先的教会大学之一。1928年,他又被任命为校长助理,同司徒雷登合作,亲密无间。

(燕园的标志性建筑,博雅塔)

刘廷芳深信,基督教在建设新中国伟业中能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的信念,即基督教教育应培养以自我牺牲的基督之爱去服务社会的青年人,为国家作出贡献。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发生于19世纪耻辱战败后。刘廷芳针对不平等条约问题,1927年7月在德国康斯坦茨举行的世界基督教协会促进国际友谊委员会(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Promotion Committee of 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会议上,发表了强有力的演说。

(燕京大学,1931年,摄影:甘博 )

他热切呼吁请与会的西方基督教领袖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以符合基督教原则的精神,公正对待中国人民,并将此决议广为散发,来影响西方领导人和那些制定对华政策的决策者们。

“促进国际友谊委员会”的委员们深受感动,逐于1927年7月29日发表了一项决议,以回应刘廷芳的呼吁。该决议完全肯定中国对统一、自由、平等的合法要求,敦促取消不平等条约及所有特权。

(燕京大学,1931年,摄影:甘博)

代表们郑重承诺,要在他们的国家为废除这些政策而努力。这样,刘廷芳平衡了国内和国际不同的考量,为中国和基督教会争取到重要的道义上的胜利。在当时,国内中国基督教因与西方宣教士这时受到严厉的批判,因为帝国主义同等基督教,他们的象征受到猛烈的攻击。

刘廷芳的杰出表现与地位使他可以经常作为中国基督徒的代表,出现在国内外许多重大场合上,其中包括1927年在洛桑举行的“信仰与礼仪大会”。1928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世界宣教大会”。1937年在牛津举行的“生命与侍奉大会”,以及1939年在马德里举行的“国际基督教教育大会”等。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关于刘廷芳的简介)

此外,从1926年至1928年,刘廷芳在美、英两国巡回访问,向学术界与宗教界的听众做有关中国教会的讲演。在此期间,他也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先后在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院以及哈特福德神学院授课。另外,米德伯理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和奥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也先后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刘廷芳是《普天颂赞》的主编,这本超过500首赞美诗的圣歌集,成为当时最畅销的诗歌本,其中刘廷芳创作了6首,译成中文的有164首。“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这首脍炙人口《平安夜》的,其译者就是刘廷芳-----当时著名基督教教育家、神学家、教会音乐家、心理学家和教会领袖。

1930年,他创刊《紫晶》,旨在发展本土化教会礼仪;内容有:基督教教导、祷告、诗文、圣歌、礼仪范本,以及灵修材料等,广受好评。

虽然刘廷芳性格外向好动,但由于他批评人太直率,并在燕大工作之外还担任了太多额外的职务,致使他与学院同仁之间的关系颇为紧张。刘廷芳在燕大的朋友、中国神学家赵紫宸在描述刘廷芳的时候,似乎意识到了他这一弱点。赵紫宸写道:“有件事千真万确,那就是他的思想超前,为此他不得不吃些苦头。他必须为自己那种自由的自我表达付出代价。他爱他的朋友,尽管多方面的活动可能会给人一种相反的印象,但他是完全正直的。”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刘廷芳成了中国国家救济委员会之一员,他将许多美国团体机构聚集,协力支持政府和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其中许多团体又与教会密切相关。他一如既往地每日忙于教会各项事工与活动,经常就中国与基督教有关的话题向不同的教会群体演讲,在战争年代,刘廷芳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其中部分原因是过度劳累。

最终他感染了肺结核,不得不入住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Albuquerque,New Mexico)一家长老会的日疗所进行治疗。他的病情未有改善,1947年8月2日,刘廷芳客死异乡,年仅56岁。

虽然刘廷芳的生命短促,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与璀璨辉煌的事业,给中国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全家福之二。前排左起:刘文瑞、刘俪恩、刘母、吴元俊、桂质议;后排左起:刘廷蔚、刘廷芳、刘廷藩。)

后注:以下为刘廷芳汉译的《赞美诗新编400首》:(数字为诗歌序号)

18《快乐崇拜歌》

22《千古保障歌》

25《主爱辉煌歌》

26《大地风光歌》

35《大哉圣名歌》

39《拥戴歌》

52《美哉主耶稣歌》

56《上主之灵歌》

61《吹气歌》

66《以马内利来临歌》

71《平安夜歌》

74《新生王歌》

75《普世欢腾歌》

76《齐来崇拜歌》

77《小伯利恒歌》

80《圣诞夜歌》

88《无量荣光歌》

97《受难歌》

98《奇妙十架歌》

100《万古磐石歌》

122《教会根基歌》

123《我爱教会歌》

153《夕阳西沉歌》

155《晚间颂声歌》

156《我灵之光歌》

167《救世天粮歌》

187《完全恩爱歌》

194《再相会歌》

198《听训歌》

203《祷告良辰歌》

217《主寻亡羊歌》

221《主敲心门歌》

225《我来就主歌》

238《神圣纯爱歌》

246《慕主歌》

253《爱不弃我歌》

260《善牧恩慈歌》

269《求主操舵歌》

284《时刻需主歌》

299《灵友歌》

302《恩友歌》

305《是否劳倦歌》

314《成圣工夫歌》

325《奋起歌》

339《立愿歌》

351《与主偕行歌》

361《我要真诚歌》

374《与主接近歌》

刘廷芳作词的赞美诗:

165《擘开生命饼歌》

370《新天新地歌》

刘廷芳与杨荫浏合译的赞美诗:

1《圣哉三一歌》

2《三一来临歌》

17《创造奇功歌》

24《慈悲稳固歌》

50《永生之爱歌》

76《齐来崇拜歌》

88《无量荣光歌》

99《宝架清影歌》

105《战争完毕歌》

107《大启乐园歌》

131《系连妙结歌》

142《耶稣普治歌》

146《礼拜散时歌》

147《小鸟啼鸣歌》

154《黄昏崇拜歌》

210《宝血宏恩歌》

278《仰望羔羊歌》

303《平安赞美歌》

357《爱人歌》

359《生活如光歌》

360《小小水滴歌》

366《光照小地方歌》

367《赶快工作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