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9月3日,晴,周一
按:一场秋雨一场寒。不过,今天天蓝云白,透着73年那场抗日战争的扬眉吐气的骄傲,也是为了让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结缘于三皇庙的天井院的建筑风格和石雕木刻,更在他的匾额,让我第一次看到刘天印的名字,也从内心深处感到仰慕。这是机缘巧合,或者说是一种信仰,让我勇敢的去干一些事,聆听一些老南阳的过往,启迪现实,关照未来。
因为昨天是专门去新华路过去找他。但他去鸭河钓鱼去了。只好再联系,如果做一件事,没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就会半途而废。今天再联系,让过去,心里十分高兴,欣然前往,希望从刘老师的讲述中收获点什么,更丰富我们这个活动的内涵,也听取对这个活动的意见。愿在相互交流中能够有所改进,有所裨益,有所收获。
工艺美术大师,这是一个工匠精神和艺术气质皆不寻常的称谓。通过他们愿意讲述的东西透析出老南阳不同生命故事精华,为这个城市有文明四海的宽阔胸襟和光照宛南的灿烂丰富。坐在刘老师的房间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面中国剪纸,一面中国绘画。三个人,我,刘老师,陈武老师,还有后来回来的刘阿姨一起聊老南阳。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讲述人刘天印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1
我的祖上是商人,从小很娇。甚至连县十字街在哪里都不知道。我是中州路南关小东关人,万兴东大药房东隔墙。我的一辈子两个女人管着,一个老妈,一个老伴。从小到大不会买东西。因为是家里独苗儿,煤球排队,老太太买煤球。当时买煤球打架。当然那时候买萝卜、白菜等冬储蔬菜也是的。老太太有能耐,缠了脚的。老太太勤劳、勇敢,心理很强大,很少让我去干活,同伴们都去拾柴,我很少去。老婆又很能干,现在跟老朋友旅游,还有工资本,管的妥妥当当。昨天你给我打电话,其实是老伴在钓鱼,我起个保护作用。
耕读渔樵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我们家最早做生意留下的招牌就是刘义斋。父亲说,家有千倾不如学手艺。以手艺人为荣,还是靠手艺。父亲的谆谆教导影响了我的一生。父亲在我十几岁就不在了,母亲陪伴我到四十多岁,1992年也不在了,活到九十多岁,算是高寿。娘三寸金莲,挎框下去洗衣服,靠给别人洗衣服补贴家用。
南阳五小毕业后,1959年就参加工作,那时我才十三岁。当时居委会下面有生产单位,烙画厂,烙筷子山水。我们是刻子社,就是开玉章。那时候老南阳的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光刻玉章的二十多个人,人们热爱玉章,那时候南阳城区有多少人,可想而知。另外生活上也要用,从起弄啥都要盖章。我和老太太相依为命,老太太给别人洗衣服,我一个月十三块工资,一个干部家庭还好一些。老太太那时在粮食困难的时候,还能从黑市上买到高价粮,常常教我学董存瑞,黄继光,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
由于娇生惯养,从不乱跑,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卧龙岗下烙画厂,母亲那小脚量着去看我。后来又去卧龙岗塑诸葛亮像,抓胎就是手工雕塑。俗语说,画匠不给神磕头。
当时,武侯祠没有围墙,不收门票,里面的关张庙、大殿、半月台、草庐,后面还有清风楼、宁远楼,当时就是烧香的多。
对面有个六角塔,现在还在那里。当时的当政者懂得风水八卦,知道在那里放个塔能给够镇住泌阳匪患。因为当时泌阳匪患厉害,泌阳1965年划走,当时归南阳管。
1959年还有卧龙岗石牌坊。从现在三顾缘石桥,桥北边很低的石桥,石牌坊,石碑,古柏树,牌坊盖着亭子,石人石马,石像生。那时候,比襄樊热闹的多了。过了桥,阴森森的,牌坊气氛肃穆。
3
白河当时水面宽,清。南关有个渡口,淯阳桥大寨门那里有个码头。那里有三皇庙和天妃庙,布匹、药材、丝绸祭拜三皇庙,船主们祭拜妈祖庙,就是天妃庙。
大寨门码头繁忙,帆船多的很。晚霞照着,白帆点点,从小寨门下去,老棉织厂,沿解放路一直往南,沿着滨河路石台阶到河里。那时候正月十五,热闹。唐湾的狮子,龙亭门外的龙,白塔的龙,七里园的龙都见过,正月十五龙吟水。
南阳庙多,白衣堂在丁字口,就是现在工农路与新华路交叉口。我们现在住的邮电社区的大门口正对着就是大仓夹道。大仓,是个府粮仓。
4
刚解放那会作为手艺人,公私合营。我们刻字社的开刀、净刀,修鞋社的针、线、锤、钉都拿过去一起干。南阳当时的城内,也就宏大力车厂、烟厂,其它没有个体手工业,都聚在一起了。那是都是压面条、修自行车、修鞋、刻章都成合作社。
1958年柴油机厂,电厂也刚建。但丝织厂和冷冻厂那边热闹。有句顺口溜叫油厂的大门,冷冻厂的猪蹄;电厂的水池,丝织厂的大闺女。
文化大革命后,从刻章转成玉雕,那时候不做才子佳人、王侯将相,就做现代人、毛主席。还组织到北京、武汉学习雕塑,当时在北京建筑雕塑厂。当时用泥塑毛主席,为九大献礼。当时学历低,年轻时候不服,因为很年青时就做成一个毛主席雕塑,看着他们捏过来,扭过去,后来就看着学。后来做了《收租院》泥塑,跟武汉张老师学习,咱很直率,好多人情世故上的事也不会。
5
后来就在医圣祠祠做美工,算是做条幅、靠牌开始。当时咱是干技术的。因为文化单位不招工。两个孩子安排就成了问题。当时,有个南阳文化展览去日本,还到北京展览南阳恐龙蛋及古文化。当时做的三米乘三米的连体恐龙蛋化石雕塑,进不去历史博物馆的大门,后来是摘一个门才进去的,刘刃就是以特殊人才引进的。那个时候是靠技术吃饭,提拔别人知道了,咱还都不知道。当时去海南考察,一群人光瞅我,后来才知道研究了一批干部,有我。
作为老南阳,做文化人,能读懂一本书,有一个手艺,三五个朋友,高兴的跟麦娥子一样。原来还打球,出去玩,钓鱼,画画算是最好生活安排。几个老朋友可以组团,也可以自驾,小的开车背包,也算不亦乐乎。
咱一辈子骄傲,现在谦虚了。去武当山,都觉得我搋,虽然身体好,但个子高,体重大,180斤,走路不行也服老了。两个儿子,一个在艺校负责招生,一个在张衡博物馆。第一届两节一会的美工都是他们负责雕塑都是两个儿子负责的,都可以。农运会,搞美术设计了三年,因为是工人身份,也没有提级。
石头台阶,经过四个面的锻造,千踏万走;雕塑那是千锤百炼,所以才顶礼膜拜。有些没有意义的话,说的了没有用,算是共勉。
【后记】走出这个自带文化气质的房子,回首告别这位老人。老南阳不止一面,老南阳的每一面都有与众不同的精彩。芸芸众生,每个人的眼中只有最别致的南阳。色声香味触法,只有自己知道,也才能够讲清楚。文化的基因在于遗传,更在传承和弘扬。
人在环境中。用一个老南阳人自己的口述历史,会让我们看到不同角度的光辉岁月。那一辈有着工匠精神,坚持学习,不断思考,成就了南阳一个接一个的繁荣昌盛。
又淹没在老城和平街的夹道里,从东马道和西河坡走出老南阳,走上西岗。看这个精致的老南阳,略显颓废,有充满故事和创新的地方,也许就是平凡里才透出不平凡的事。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一部分,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刘天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