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经历过才会真正懂得的道理
也许是因为看的故事多了,喜欢总结一些大道理,所以写文字的人总是容易被当做情感导师。那我们今天就说说那些我和我身边发生的爱情故事,可好?
1
昨天一个相识不久朋友给我发了两张小姑娘的照片,说是他女儿,五六岁的样子,长的简直要把我这个阿姨萌化了。
“这是我女儿,亲生女儿。”
“真的假的,从没听你提起结过婚,怎么突然蹦出个女儿?”
“真的,我2013年就结婚了,生完孩子结的婚,只不过现在离了。孩子妈比我小两岁,有年朋友聚会上认识的,生孩子那年她才16,我18。”
“那你们怎么离婚了,这对孩子影响很大啊。”
“嗯,是,我也知道离婚对孩子不好,但是两个人在一起要考虑的是两个家庭啊。不过还好,孩子很乖,从来不提妈妈。”
朋友的这段经历在我看来就是年少无知,毕竟这个词如果用在爱情里,说的就是两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谈天长地久。
其实我也曾一度陷入爱情的圈套,自以为两个人相知相爱就够了,却忘了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而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2.
几年前,我十八岁。
大一刚开始,我怀揣着大学恋爱梦和初恋男友谈了3年恋爱。
山东到新疆,不只是三千多公里的距离,也不只是两个小时的时差。
异地恋无疑是痛苦的。我和无数的异地恋“精神病患者”一样,天天抱着手机等着电话、短信、微信,哪怕是对方晚回一秒钟,心里都会暗想:他是不是在忙?是不是有别的姑娘找他?是不是...?
3年一晃而过,我们终究还是在各种各样的猜疑和矛盾之下向现实妥协了。
我们之间,终究还是只剩下那道叫做现实的鸿沟。
他说他们新来了一个特别搞笑的同事,说他修改过的设计图更适合居住。我想问他新同事是男是女?以前的设计图又是什么样子?一切的一切我都只在他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一个个疑问都化作一声叹息。
我想告诉他,我们的新校区比老校区好多了,我的哪个学长留校了。可是他连我们的老校区在哪,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也不了解我和这个学长关系多好。所有的话说出口时都变成了:我要去忙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的聊天时间越来越短,从几个小时的“电话粥”变成3分钟挂电话。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能谈起的事情,只剩下我们共同的朋友,比如谁要结婚了,谁分手了,这些无聊没营养又无关痛痒的东西。
两个人从刚开始的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彼此,到后来说十句话而后面的九句都是为了解释前面的一句。那种心酸和无奈,真的让人无能为力。
所以,3年的马拉松长跑,和平结束。
说句多余的,其实在我们谈及分手之前,我想过可能我们会挽留彼此,或者又会哭的死去活来。但真正话从嘴出那一刻才发现,原来并没有想的那么难过,只是有些不舍。两个人的对话就像是在问今天的午饭吃了什么?
虽然那些日子已有些遥远,不过,日子过得再浑,终究有些故事还是会记得分外清晰,就像一个专属记号,也像一道伤疤,每每碰到伤口,还是会疼好一会儿。
我们曾约定好等我毕业在青岛买房,然后结婚生子,共度一生。也曾约定好一起走过大好河山,把每一张车票、机票、电影票都保存好,如果哪天我们分手了,就把这些送给对方。
五年的时间,我孤身一人飞过很多城市,去过很多地方。如今车票、机票、电影票也存了厚厚的一摞。
只是现在我们已经断了联系,这些票根也只能压箱底儿了。
3.
时隔几年,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幼稚又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想想曾经那些海誓山盟不过是过眼云烟,就像生活和我开了个joke。
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怎么可以走到神圣的婚礼殿堂呢?
可能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把满腔爱意的情侣磨的只剩下对现实的无奈。
人都是现实的,古话说的“门当户对”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
有句老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
还有一个词叫:倒插门儿。
举个例子,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见过哪家天天为钱发愁的女人会去做spa、练瑜伽?又或者你见过哪个倒插门儿的女婿在老丈人和丈母娘面前真的有发言权?
谈恋爱和结婚之间的差距,就是幻想与现实的距离。
我这位朋友在结婚的时候就不怎么讨丈母娘的欢心,两个人也是奉子成婚,可笑的是离婚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孩子不让丈母娘抱。
我和我前男友分手的原因也不全是距离,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个“妈宝”。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这是孝顺,长大后才明白这叫愚孝!
不管你是不谙世事的年纪,还是已结婚生子,希望这篇我挨饿码了半天的我和我朋友的人生经历能让你的内心有一丝丝的悸动。
后面的灵感都被饿的出窍了,所以小姐姐要去解决温饱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