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之地
本周三联中读——了不起的文明现场的学习进入到第七期:小河墓地,主讲人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罗布泊小河墓地发掘领队伊弟利斯·阿布都热苏勒老师。老师讲述的部分分为三个主题,因此本次笔记就分别针对这三部分进行总结。
首先第一个主题:小河墓地的发现过程。由于地处位置的特别,小河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并不像前六讲中的考古遗迹那样——几乎从发现即开始发掘,考古工作也就此持续进行——而是分了好几个阶段和时段。首先,它在1900 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对楼兰地区的考察中,其向导无意中发现的。此后,1927年至1934年,中瑞联合成立了西北科学考察团,由斯文·赫定和中国的考古学家们一起对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在此期间,贝格曼受斯文·赫定的委派寻找到了小河墓地,并对其中的12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后来专门形成了《新疆考古记》。再次对罗布泊进行考古调查已经是1979年,通过部队提供线索、借由配合拍摄NHK纪录片《丝绸之路》的机会,发现了古墓沟(太阳墓地),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工作、发掘了40多座墓,但限于经费和环境问题,没有再继续。最后则是2002年终于开始进行正式的发掘。在老师的讲述过程中,我得到的印象是:光是定位小河墓地的具体位置就已经相当艰难,而到达相应的地点开始工作又更是艰难。
第二个主题:墓葬习惯及其中体现的习俗和生活状况。小河墓地中一共360多座墓,其中190多座已被盗扰、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67座。其中体现的墓葬特点是:牛皮包棺,墓前立柱,柱高达四米多,其中男棺前立女阴、女棺前立男根,体现了典型的生殖崇拜。从发掘的情况上看:当地人喜用毡帽、羽毛,随葬会使用牛头、还有木雕人面像。从发掘的情况看,当地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黍,饲养牛的品种是欧洲黄牛。根据DNA分析,早期已有东亚和南亚的人,并出现了和欧罗巴人融合的现象。细石器则表示早至1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此居住。然而可惜的是,虽然从墓葬区出发想要寻找相应的生活区,不过至今没有发现。
第三个主题:神秘楼兰。根据研究,小河墓地处于青铜时代,而楼兰古国是汉晋时期的古城,两者时代相距近2000年,中间出现断档。老师认为,中间没有出现人类活动的遗迹,是因为气候一度恶化,后来气候再次好转,人类又逐步迁移至此。在考古中的很多发现,都证明这里是人种融合、文化交汇、多元化交流的聚集地。而其消失,原因可能有战争、气候恶化,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为的破坏。在本讲的介绍中,曾多次提及,早年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应该非常好,是水草丰茂之地——相应支撑的证据有大量养殖的黄牛、墓葬中发现的直径相当大的芦苇、大面积的干胡杨林等。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