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来了个“霸气”护士长(029)
门诊大楼的重新修缮己进入尾声,林洋去看了几次一楼的装修,感觉比以前的工作环境改善了,但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周四下午,林洋和同事们一起,在新门诊一楼集中开会。主要是讨论急诊搬家后的工作安排。其实在上月,林洋已经安排了两位同事实地考察后提供意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名年轻同事后来就没了音信,林洋催了几次,也都没什么反应,好像大家还没有形成这种参与科室事务的习惯。
为了更好的落实搬家后的工作安排,林洋组织安排了这次会议。
事先,林洋到住院部实地考察了药品柜的标签、药品及物品的放置、根据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放置药品的种类、各种物品的分类。然后和总务科长一起,在新急诊科看环境,量柜子尺寸、定摆放位置。
林洋的目的是想借搬家之机,将5S法在科内实施下去。
什么是5S法?5S方法论是通过改善工作地点的组织和可视化管理来减少浪费。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中文名中文名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简称5S起源于日本。
“5S”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则是在科室范围内开展精益管理活动,通过实施管理可以使工作场所整洁,有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员工素质,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5s管理目标如下:1S整理---区分要用和不要用的东西;2S整顿---将要用的东西定位摆放;3S清扫--将不要用的东西彻底去掉;4S清洁--时时保持清洁、美观;5S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制度。
对林洋所在科室来讲,当务之急是先做好整理与整顿工作。林洋将抢救室、配药间、护士站作为重点,原则是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
林洋确定了标识种类,上周二又找到总务主任,一起到新急诊科现场考察,共同商定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如帘子、输液钩、注射室的位置、窗户的防护安全措施、床号、各个房间的安排、医护人员的物品柜等。商议之后,林洋将急需的物资写好申请后,交与总务科主任,由他找领导申请签字。
当天下午,总务科主任就联系了林洋,反馈了领导的意见。问题大部分已经计划解决,尚不能解决的也给了明确答复。
接下来,林洋就在周四召开科内人员现场会,目的是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对于一些大家有异议的予以解释,寻找妥善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借大家的思路,检查自己的工作安排有无疏漏。
有一些同事,还没有到新急诊科来过,借此机会,林洋让他们也了解整个布局,增加了他们对新的工作区域的认同度。
大家一起顺次看房间的布局,所设想的布局从大体上没有变化,看着看着,年轻同志们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提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这给了林洋预料之外的惊喜。
比如靠近门边的地方,因为玻璃门是向内开的,所以常用的液体和药品不要靠近门边,这样不便于取用。
在抢救室里,他们也提出了他们的想法,输液用品建议放在外侧,因为洗胃和抢救床主要也是外侧,使用率高。
针对年初计划中提出的想有一个出诊人员休息间,她们也提出了种种想法,愉快和欢乐的能量回来了,抱怨的语气渐渐少了。
比如鞋柜、冰箱、微波炉、衣服、工作服怎么放,她们也都提出了意见。
林洋站在他们中间,一一倾听他们的想法时,很受启发。
想起这个开会的建议是杨婷提出的,林洋的内心充满了骄傲和喜悦。
当抱怨成了改变的开始,把精力放在如何对有限的条件进行改善的讨论上时,正是一个团队走向卓越的标志。允许大家抱怨,关注抱怨的积极意义,其实就是改变的开始。把精力放在能真正改善的事情上,才是科室工作的重点啊。
没有完美的领导,更没有完美的下属,只有不断完善的团队。
林洋性格直爽,做事雷厉风行,每每当因为批评和提出不同意见与某位同事发生争执时,我更是时刻警醒自己。工作方法可以不断改进,但气度与胸怀却是在现实里不断修炼的,常常需要清除某些现实带来的负面的情绪,以免动摇自己的立身之本。
护士长是一名基层管理者,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于你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时,自己一举一动才有了底蕴,不知不觉中具备沉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