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所遇到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尝试着连载一本中长篇校园题材小说。写到目前,想随便聊一聊一些创作时候的感受,以及中间遇到的很多问题。
目前少年歌已经连载到了第三章,反复的翻阅修改到现在呈现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昨晚开始更新第四章时,却无从下笔。
我纠结了很长的时间,尝试了从很多角度切入,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最后我勉强的把大致第一个情节书写下来后,感觉自己都难以下读。知道再说什么,但却表达的不够好。而且本来想体现出来的情节在写出之后变得索然无味。到最后也没能把这个情节最终成品。
之前的修改前版本虽然情节,文笔粗糙,但耐下性子还是可以通读的,这一篇在大致完成的情况下,我第一时间把它藏进了私密文章中。
我非常感谢这一次创作当中遇到的问题,使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在人物创作的过程中,如何把笔下的人物变得栩栩如生。
很多与我一样的新手,可能会把创作中情节的铺设作为了重点,下笔却发现对细节难以掌控。根本原因,是在对自己创作的人物形象中,理解不够深入。
一个小说家,难能可贵的气质是能完善的把握笔下的N多个人物。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更了解自己。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在写死了田小娥后嚎啕大哭,这种感觉对创作者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代表他创造的人物在他的心中活了。
可能有人说,你笔下的人物命运不是由你掌控,下笔时给她一条生路不就好了。其实不然。小说家在创造了人物和情节之后,笔下的人就会跟着自己经历去走,小说家在此后扮演的角色,就转变为情节的速记员。她们的命运会由他们自己来掌握,在遇到问题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一点是你无法控制的。有时候,小说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一个人死去,却无能为力。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男人发现自己被妻子带了绿帽,他会做何选择?这个问题对应到具体身边的朋友,你就会做出相应的判断。虽然后面的事尚未发生,但你也能大致的猜到他的行为反应,对应成笔下的人物,也是如此。
怎样才能描写好笔下的人物,对此刻的我来说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对于男女主人公的塑造会相对丰满,对于情节推动的线索人物,不用花大量的手法着笔,也还OK。但对于配角人物,你和他并不相似,对他发生的周遭理解并不深刻,对他是怎么样的人格也浮于表面。所以落在细节描写时,就会发现真的很难。
我看到知乎上的一个朋友分享,在大纲的时候,你会对你笔下的每个人物做一个类似人格调研。他是男是女,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性格,爱好,口头禅,家庭住址,星座,血型,喜欢谁,朋友是谁,和谁是敌人,性格优缺点等尽多的去理解,掌握他的心理动机。
然后配合情节体现他的行为举止,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习惯动作,动作程度轻重,反应快慢,瞬间的表情以及心理活动等等。
这样,在书写过程中应该就不会那么吃力,比瞎编乱造起来效果更好。
说来容易做来难,勤写勤练,终有所得。希望第四章能尽我全力完美的呈现到各位眼中。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