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
其实,这是一个由旅行引发的话题,内容基本上和旅行没有关系。
正值假期,朋友们在空间、朋友圈上晒出各种旅行的照片,今天到了美国,明天又去丹麦,又或是国内的黄山、苏州、北京、南京、西藏……爱旅行的人,脚步从未停歇。
想到这个暑假应该是最后一个意义上的暑假了(应该是和以后相比最长的一个暑假了),所以在假期未开始的考试周,我就开始幻想着出门旅行的种种:和父母一定要去一趟苏州,看看母亲三十年前到过的拙政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和同学一定要小聚,最好还能去一下当年高考完的暑假没能聚在一起一起去的横店;和闺蜜去逛街,看电影,聊天……就这样,幻想支撑完了我的整个噩梦般的考试周,却未能够按照我的预期一样到来。高中同学暑假学校都有项目要做,且时间不同;闺蜜要去当G20的志愿者,所以早早的就被叫到学校进行彩排训练;而最后,我最大的希望——和父母一起出游一次,也破灭了。
原本想着,G20,很多地区面向杭州市民有门票、民宿免费的优惠(尤其是桐庐,我都抢了好几张票了……),但因为景点与景点之间相去甚远,百度地图告诉我还没有公交,这就意味着没有私家车的我们必须通过步行(或是打的,可是会有吗……)穿梭于景点、住址之间,基本上一天要走十几公里,所以,虽然玩住免费,去玩依旧不现实。
后来想想还是去苏州吧,预估了一下价格三个人基本上总共花费1000+,昨天父亲终于敲定了他们单位的工作调整计划,1-7号休息,我高兴了半天。可今天向他提起时,他却并不想出去,又想待在家里……他说:“出去吃很贵的。”
我终于意识到,金钱,在生活中,比什么都重要。
以前,在我的世界还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很容易知足。看惯了家里黑白电视机的我偶尔去做客,可以在主人家里看一整天的彩色电视而不觉得厌烦,反而觉得是无上的享受;那时候根本不奢求有什么电脑或是其他电子产品,因为觉得父母赚钱真的很辛苦,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当别人都在玩什么踩空间、玩QQ飞车、跑跑卡丁车的小学,我只能在一周一节的电脑课时间玩十几分钟,但其实,这十几分钟连游戏的规则我都很难搞清楚。再后来,读初中、高中,住到了城市,也不觉得有什么不甘心、缺少了什么,逛公园也是莫大的享受。
可是大学,好不容易考上了梦想的大学,原本以为会觉得知足快乐,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在牛人众多的学校,你变得更加卑微,更加微不足道。原本人们口中赞扬你的“全能综合人才”到了这里却变成了“毫无特色可言”。你每天上课、努力的做笔记,课后再啃一本本大部头教科书,用五颜六色的荧光笔涂涂画画,防止自己在文字中走神。然后你经历考试周,你难过的发现,即使你努力了一个学期,好好听课了一个学期,到了考前,你其实并没有如你想象的掌握的这么好,很多时候只是有一些淡淡的印象,其实和那些没有听课的人没什么两样。你也知道,你平时的努力只是为了弥补自己智力、领悟方面的不足,以及安慰自己坦然的迎接考试周的到来,以至于不需要因为平时不努力而惊慌失措自乱阵脚。确实,我是一个喜欢事先有所准备的人。
考试结束,然后放假,原本以为自己窝在家里看电视已经很满足了,但是,空间里的照片一张张的出现,他们,在他们最好的年纪里出门远行、拓宽视野,我,真的万分羡慕。
可是这一切的基础,都是金钱啊。家里的条件不能够让你和他们一样天天浪来浪去。你又不能做兼职,因为技术还未到家。做服务生,强势的父母是绝对会拦着这个独生子女的,因为“不安全”。所以,你窝在家里,带着不甘心,以及教授们和畅销书作家们说的“趁着年轻,出去看看”的鼓励,矛盾的、难过的、不甘心的、却又无能为力地生活。
一切的享受都来自金钱的积淀,没有钱,你寸步难行。
一想到这些,我就想着要努力了,要以后赚很多很多钱。
可是,这,谈何容易?
因为你有一颗倾向于安于现状的心,以及一对一心想要你考公务员的父母。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不孝,又或者,这只是迟来的青春叛逆期。很矛盾,又无从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