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加油站心理空间

今夜无眠

2020-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反思的方
太阳路

2020年1月22日星期三

这是我第三次来深圳。第一次来深圳是2013年,参加成都的社会工作研修班,第一次出省去了解深圳的社会工作开展的情况,一切都是懵的,第二次来深圳是2017年,参加亚太会议,了解国际上社会工作开展的情况,感受到的依然是懵的,这个懵是觉得好像他们都有自己的体系和脉络,而我没有,大量的信息进来如果我不通过实务实践难以消化,好在感同给了我实战的平台,想在工作中去形成自己的体系,也就是自己的脉络,最起码可以自圆其说,建构自己的专业自信,也希望可以建构机构的体系,形成机构的专业品牌,更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敏锐的感受到社会工作发展的脉搏,这样的想法在实践中好像有一点东西可以说了,但是若隐若现,很难呈现清晰的脉络,就像我们总是用中医来形容社会工作,如何可以打通奇经八脉,这个往往是形容资源链接,我的奇经八脉估计就是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然后在各种专业之间找连接吧。例如,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就需要跨专业的合作,我有的时候也在想,科学,分科而学,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当分科学习的时候,这门科学就更容易精深,整体的知识财富就更丰厚,这个是突出的人类集体智慧的集合。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就是让这些知识可以迅速的更新,发展的速度也特别快速。似乎互联网成为跨专业知识连接的最好的方式。我们人类在交往的时候共同的语言愈来愈少,如果在互联网上只对某一类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与这一类知识相关似乎还可以有共同的语言,如果是另一类知识系统,那就是另一个世界了。例如最早开始区分的估计就是从网络游戏开始的。现在有很多新鲜的网络知识,如果你想和他人在同一个频道上说话,就必须去了解,但是很难深入,也不可能了解很多类,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去连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这个是装不出来的,不是你去了解一下就懂的,玩家也是专家,需要花时间练就,不在一个世界就是不在一个世界,应酬不来。只有社会发生了一些关乎民生的大事,才好像可以把大家的视线集中起来,例如武汉的肺病,北京的医闹。有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的时候,这样重大的信息也未必去关注。这个时候我理解的分科学习又已经落后了,人类的社会交际网就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的分科了,还是朦胧的,没有认真去研究而已,这样的人际交往分类也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的,自己选择,自然分类,越过了一起几十年建立的社会体系,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深远的变化,已有的社会结构依然稳定的运行,自然人形成的社会网络正在风起云涌,会形成什么样子,确实不知道,老一辈的人试图在适应这个变化,微信群、抖音、唯品会、拼多多、京东等等,以各自形式的平台在切分着用户,每一个平台都充分运用收集到的客户的各自信息在维护着自己的客户群,以熟人为发端的圈子,都变成了各自利益捆绑的圈子,越来越紧密。在这个时代,即使你广泛的学习也赶不上知识的日新月异,逆社会化成为潮流。大部分的老年人希望向年轻人学习,如果年轻人愿意教,老年人感激不尽。往往这样的师长关系给传统的长幼有序带来挑战,长时期的心理斗争让老年人不得不折服,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在逆社会化里,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也从零散的学习逐渐体系化,老年大学越来越火爆。在智能化运用越来越快速的时代,社会适应增加了若干内容。我们总是在变化之后去适应,很难预测发展而引领。我们很多的书本上的知识早已落后于时代,特别是个人思想的部分。经典大家的部分往往是哪些反应人类共性的,深邃的部分依然打动人心。知识更新的速度很难有时间的界限,我们很难预测十年后会是怎么样的。

我们在做分析的时候,往往会用集体意识这个概念,这个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库,是我们智慧的一部分,过往的历史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现在呢,人类社会的飞速变化是否也会形成新的意识在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呢?我们在分析车祸给予他人无意识影响的时候会用到肌肉记忆的概念,例如,如果出现相应的车祸现场的各自声音,我们的躯体也许会表达相应的反应。那么,当越来越多的新知识在冲击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做出什么反应?当这种新知识翻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跟不上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又会出现什么反应?这样的反应有规律可寻吗?这个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找出身体反应的规律?如何干预?

心理学需要研究这些变化,老一代的心理学家研究出来的心理学原理没有问题,如何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现在的现状,解决现在的问题才是根本。

心理学常说来访者是自己的专家,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首先来访者并不能清晰的厘清自己的问题才来找咨询师一起帮助梳理的,其次,即使问题梳理清楚了,来访者也是需要有能力去处理的。咨询师如果不清晰,只是知道原理也是很难协助来访者澄清的,虽然说咨询师是一面镜子,这个镜子要干净才行。来访者问题解决的快慢,也直接影响成效,有的时候来访者自己已经把自己可以想到的可以做到的都折腾完了才找你的,也许你引导他换个视角去重新建构问题,或者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复杂的综合的需要各种资源才能解决的,需要来访者提升能力才能解决的,咨询师就一定要发挥出教育者,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我在这里就会把咨询师和社工师的角色融合,推动来访者状态的改变。我不会现在某个专业,某个专业方向上给予来访者什么,而是根据来访者的需求组合知识和方法去适应来访者。就好像说让来访者追着知识走变成知识为来访者服务,咨询师就是组合这些知识和方法的人。这个时候对于咨询师的考验就很大了,你掌握了基本原理了吗?具备了不同的知识了吗?你能协助来访者转化了吗?我们就会发现咨询师们随时都在学习深造成长,不断的跨专业学习都满足不了咨询的需要。因为来访者在不断的变化,这样就变成了咨询师在后面追赶,而不是引领,这个让咨询师很难有成就感。如果我们不把研究放在社会发展的角度,不放在哲学的高度,不放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深度理解里,就很难理解现在的来访者,无法做一个通透的镜子。

对于社会的研究从一个人,一个人的历史,一个家庭的变迁,一个社区的变化,治理与营造,一个城市的兴衰,一个国家的政策,一个共同体命运的变化去关注;也需要在个人身份确定,户口、居住证、社保、养老保险、等等各种证件的海洋中建构各种层次的综合的个人社会身份,在这个建构中与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有到共同体的体验。这样的链接让我们不得不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变化,与个人利益捆绑的越多,这样的关注越多。

这样的建构也会带来束缚,特别是崇尚自由者,与社会的连接越少越好,当然反过来社会的红利也自然很难在这样的社会结构里体现。例如不买医保,自费就医,庞大的医疗费用在底层的人很难承受。

当我们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通过一个家庭的建构也和社会的各个行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连接,这个链接让各自知识进入他们的生活中,例如,买房、装修、养育子女、教育等等,很多知识因为家庭的发,家庭的需要而进入家庭。各自知识体系在家庭的成长中融合。有的是家庭主动去寻找,就是人围着知识跑,当各自经营知识的商业体出现的时候,就变成知识围着人跑,根据客户需要的定制,知识的管理者开始出现。有健康管理者,家庭教育顾问等等,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是经营知识的人。在时间和精力越来越不够,而经济在不断增长的年代,对于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逐渐增多。

我们遇到问题,基本常识部分度娘基本可以解决,因为你的问题也许集互联网后面大众的智慧就可以解决,特别是跨专业部分的知识。很多新知识的专业人员在网上,在世界各地,那些更加综合的,在地的,需要协助来访者梳理整合部分的就需要身边有专业人士给予帮助。这样对于咨询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不仅仅是专业的广度,还有专业的深度和厚度。

第三次来深圳,是家庭聚会。当一群即将年过半百的人聚会时,大家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状态,接纳每一个人的节奏,更多的是祝福。在经历了社会化的洗礼之后,我们越来越懂得深深的联结就是彼此的尊重,因为懂才会是真的接纳和尊重。

我们常说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差异性,其实生理年龄里留下了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印记,身体健康应该是这三种年龄的有机结合,学习心理学的时候不断的让心理年龄长大,同时去解决心理问题在身体里的印记,在学习社会工作的时候,不断通过实践去进行社会化适应,同时研究社会适应中的身体反应。渐渐的可以明白之间的差别,也慢慢明白之间的融合。

学习无止境,生命常更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