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答疑(1)

2021-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清静法性

原创 雷华道长 清光玄明 10月4日

01

善信:我想问关于灶神的问题,这是距离我生活最近的神明,但我因此产生了烦恼。民间都有祭祀灶神的习俗,通过祭祀,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仿佛灶神就是掌控命运的神一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灶神是监察神,会不会因为人类的祭祀、礼拜,或者不祭祀、失礼,而降福或降祸呢?

我:任何神明不会介入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但却会视其心性 行为而记录与“奖惩”。换言之,心性与行为才是主要的“奖惩”点,而对神明的尊重敬仰,包括祭祀之初心亦归纳于心性。举个例子,若某人不知有灶神,故从不祭祀,但其心性德行一贯良好,灶神又怎么会因其不祭祀而罚他呢?又或者,某人作恶多端,但觉愧对良心故而祭祀,希望仅以祭祀之行为来免除或减少其实际罪业,那他到底是出于对神明的尊重敬仰,还是出于自私不安乞求神明免责呢?所以,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过去因造当下果,当下因造未来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善信:我先说一下背景,如果说我是一个善恶参半的人,既不算太善良也不去故意做什么恶事,这样一个人。然后我知道一些宗教的理论,是有神论者,知道有灶神的存在。但我就是不想去祭灶,因为觉得麻烦,或者是不喜欢这种“封建”的行为。然后不去祭灶。那么灶神会因此生气吗?或者是因此乱记一个人的过,着重去报告恶,轻描淡写报善,会这样吗?还是说灶神没有那么小气,没有人类的习气,不会出现因是否祭祀而偏差的记录行为

我:无功无过罢了。神明之所以能成为神明,自然能明辨是非,心胸宽广。

ps:有时,与其质疑外界的色彩不如擦拭自己的眼镜。

02

善信:通过“知”的方式,可以破除妄念吗?可以破除贪嗔痴慢疑吗?

我:能破,也不能破。因为“知”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道”,第二层次是“觉知”。

知道,是关于知识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不仅无法破除妄念和贪嗔痴,反而会有加重的可能性,可能会加重的原因是:以非真知为知,程度因人而异。

而觉知,是关于底层信念的修复,是关于对实相的洞彻。孔云:“致知”;释曰:“观心”;老云:“内观”。说的就是这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也分很多层级,在终极之前,都是逐渐不受妄念干扰,以及远离贪嗔痴的程度,而终极目标才能达到彻底消融。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实修的意义所在。

那“知道”对实修有帮助吗?可能有,可能没有,但即便有,也是间接而不是直接。但是实修(只要方法对且合适)对觉知一定有帮助,并且是直接的帮助。

03

善信:雷华道长,请问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而“能遣之者,内观其心” 在此之后,经中所言,尽非我的境界。要达到“欲即不生” 首先就得“三者即悟” ,这个悟,如何做?您多次谈到实修,那首先就得做到多方面的修,一般而言,人间做事都有一个可视可感的反馈机制,相比而言我做了很少,但并没有见到这很少这部分的反馈,也多次怀疑是否是自身或方向方法问题,加上一部分对比,更加不解 如何才能 “欲即不生,既是真静”。您提过修行 无求 不聪 。目前我倒是理解为放下欲望,靠近清静。但经过我的亲身经历,我暂时并不认为 仅仅靠 法术修习即可 完全涵盖“实修”这部分。法门提到专一性 ,但我翻来翻去,确实是止步一段时间。确实迷人寻道外,寻找其他各种方法,想要“内观其心” 奈何仅仅了解了 安那般那 和 耳根圆通。这两个内在我理解为,通过意识 去觉知 那些不曾被注意的 感觉,通过 后天以达先天。当然我也尝试了,仍然不行……反观自身 无有更清静 无有更自在。反而是之前通勤时候,在公共交通上,有稍微体验所谓 自在,假清静状态。关键并不在于我用什么,而是我如何才能撬动那个关键,以观其妙...但用 安那般那 自己也没法持续坚持,用法门的法,若不练清心莲心 直接练其他法,那内心反而会在固定的一个时间上下 发现浮躁。若仅仅靠清心莲心 才能得个短暂 “清心”那必然还不根本。无求,可达到,但是我想明白问题的核心,更加客观的审视,是能一定程度上 减少妄心,例子不列。您答问题靠机缘。并非仅靠几金银可换。您之前提能量守恒,既然法门法术和您多次单向给予,那几乎可断言属于上天大慈。您答与不答或批评,都是对我的回答,感谢。我希望能得到提升,而不是卡在那...当然,我愿意承担相应代价。问毕。

我:

修行的难度,对于散修来说,其一在于“衡量刻度”的不明确。测视力有视力表,看财富,一查余额便知。但是能量与心识的层级,即便是用霍金斯能量表也难以完全与自身实际水平对应。这个客观情况导致自己不知道何从下手。但是对于有师承者来说,这个难度其实并不存在,因为每个弟子的程度,师父都了然于心。这种情况下弟子的修行障碍,反而在于自己给自己乱开药,病急乱投医。这就好比,一个病人来找医生说:“医生,我是寒底,请给我开一剂清热解毒的药。”这还算好的,更有甚者,自己去抓药来吃。试问,如果你自己能治病,何必来求医?既然不信医,不治也罢。

很多修行者,都想求个究竟。就像去找工作,都想先评估这个岗位的“上升通道”,看看最高能做到什么级别,待遇如何。但是别忘了,岗位不是任你挑选的,尤其当你自身并不具备出众的能力的时候。若不珍惜能聘用你的岗位,一味心气高,结果就只有一个:失业。相反。如果你一开始能在一个基础岗位上踏踏实实锻炼出能力,才有后来的“上升通道”可言。修行也是如此,先后当分,主次当明。

回到实修,“内观”也好,“止观”也罢。各教圣贤最高境界无二。因为道只有一个。为何现代修行成就者少?就是因为贪嗔痴,盲目图快,不顾自己的累世疏漏与因果债务,直接把先贤的高处境界当作自己的下手处。先不谈本门法术。普法虽也有次第,有多少人真正按次第?就算知道要按次第,什么是止?何时止?如何止?何时观?以什么观?观什么?倘若机缘未到,功德未足,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足以绊倒一生。

想求果,必先种因。想结善缘,必先消恶业。无明与习气并非一世之累,若不正视,难以真正跨入修行之门。关于次第中的奥义,在每一个坎中,真传都不过一句话。为何不提前说?因为说了你也担不了。反之,真能担时,即便我不说,你也能有机缘自行领悟到或者被传授。因果不虚。

那法门的法术意义何在?既是扶正的中药与补方,也是层级的阶梯与延伸。其他法为何迟迟不传?就因为已经开了的方子大多数弟子仍尚未消化,因未满,缘未足矣。但其他法并非没有弟子在练,其切实转化身心、提升实修境界的反馈效果我已收到。暂不公开是由于说太多只会导致对号入座,徒增不必要的妄心。这并非说修习法术就是实修的全部,也并不表示所有人修行有成必须通过法术,而是个人因缘与累世法脉问题。入此即有缘。有缘即有必要,起码是阶段性的必要。潜心修习者,自有加持护佑。

阳可见,阴需悟。但种因,果必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