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成圣之路(1430)兼收并蓄

2023-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今日昱言

老和尚说法的功德在于对方想通了,不痛苦了,取得现实成绩了,间接反馈给老和尚功德;其根子还是在于做事,对方信了,然后做成了好事,才会反馈有功德。

所以,若人人当和尚,没人做事,那和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没人去做事,也就做不成功德了,这是现实也是辩证法。

当然,现实中,人人都去做和尚是不可能的,大部分人还想做点事,那么好了,做事就会遇到障碍和烦恼,这时,和尚精研的思维方式就可以很好地指导他人了。

但是,这个顺序要明确,先是做事者、实干家,其他的皆是辅助。

另外,这里说的辅助指的也是优秀的、合格的人。哪里都有不合格的人,这个不可以偏概全,不可“因一废万”,也不可“因一全万”。怎么说?就是要把优秀的人、合格的人找出来,这样的人,才是脊梁扛鼎者、才是精神维系着、才是事业推动者。各行各业都有,既要注意发掘、也要注意培养

总结起来,各行各业是一个整体,各有优劣,各有长短,各有“力有不逮”之处,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搭一把手,照顾形形色色、方方面面,才能凝聚起巨大合力,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人类共享生活。

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智慧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一些日常用的词汇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谦谦君子”“否极泰来”“匪夷所思”“群龙无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心中有数”“变卦”“九五之尊”等来自《易经》;

“不忘初心”来自《华严经》,“涅槃重生”“刹那”“皆大欢喜”“现身说法”“心无挂碍”“三生有幸”“前因后果”“盲人摸象”等都是佛教词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博文约礼”“察言观色”“成人之美”“从心所欲”“待价而沽”“道听途说”等均来源于《论语》。

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生活已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不开了。

所以,精研知识,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真金不怕火炼。

2023年7月14日初稿

2023年10月12日补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