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什么是不良行为?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浅嫣婉语_db1d

当你仔细观察时,你就会发现,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惟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

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如此常见的原因所在一一权力之争中,最起码要有两个人。而

且,大人也往往和孩子一样失望。如果你把不良行为(你的,以及孩子的)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爬行动物脑操纵的行为”或者“发展适应性行为”,你对不良行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齡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许多父母和老师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了解的不够、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想到许多小孩子因为发展适应性行为而受到惩罚,就让人觉得实在痛心。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因“淘气”而受到惩罚,而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领会大人的要求的程度。他们的语言或社会技能还不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一一尤其是当他们的要求对他们身边的大人来说似乎是不合情理、制造麻烦或不合适的时候。看到那些学步的小宝宝受到“暂停”的惩罚,而他们还不具备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真是让人心碎。

孩子们有多少次行为不当是因为他们累了、饿了?谁该为此负责呢?(通常,这是由于环境所限,因此更有理由同情孩子和你自己,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不良行为的标签。)或许这是因为在建立日常惯例时,孩子没有受到尊重。或许是因为大人没有意识到,强求会招致孩子的反叛和权力之争,而启发式提问(以及正面管教的其他

方式)则能引发孩子的合作。从承担责任的方面来考虑并且注重于解决同题(包括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注重于不良行为或惩罚,就会非常令人振奋。

听上去好像我是在主张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发展适应性行为完全放任不管,哪怕那些行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通常被称为不良行为)。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父母和老师都是成年人。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且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我们就能够自己先“暂停”以梳理下自己的情绪,直到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对孩子作出反应的时候。我要建议的是,我们应该对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并且要学会使用鼓励性的、有长期效果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符合“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的所有要求。

我们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能更有效。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正面管教——什么是不良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