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奇思妙响中国当代诗人

《通韵》编者,你放屁有“音”没?!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589人  随意de徘徊

作为新韵的支持者,前几个月当我得知教育部准备试行《通韵》时是欢迎的。但前两天当我得知该项目的具体细节时,我不禁想骂一句:

《通韵》编者,放个臭屁你自己当听不见,难道其他人就不知道屁有“音”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不妨从“韵”的本意说起。

“韵”的繁体字由“音”和“員”组成。“員”是什么?圆口的鼎;“音”是什么?甲骨文的“音”上面的“辛”表示往脸上刺字的刀,下面的“口”表示祭祀用的器皿,合起来表示此时人们向神说的绝对是祈祷的“心声”,若有不诚就甘受刑刀处罚。

“功銘鼎彝,義彰典策”,虽然“韵”是一帮无聊文人口中的曲调,但它却关系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国家兴亡。

翻开小学课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式的句子比比皆是。但地大物博只是面貌,相同的还有欧洲。可为什么欧洲一直就是“小国寡民”不断分裂,而我们却能生生不息、傲视群雄?

那只是因为,从政治角度考虑,所谓“国家”不过就是“想象的共同体”,而所谓“想象”也不过是现实感受的扩展。

因此,当“雅言”以诗的样式存在时,苏秦、张仪所谓的四处游说,孙武、伍子胥、商鞅所谓的东西征战,无非是再现将大一统时的那种美妙“诗意”。

而这种“诗意”,尽管使得提水的老太太在低唱柳永时,金国人也挥着马刀来看什么“十里荷花”。但每当惨烈的战争结束后,“中华民族”就有了新的成员,华夏文明也能持续永远。

所以,相对于时代的不断发展,难以继续发声的旧韵势必遭到淘汰。但对于如何修改音韵,古人说得好“古今若是其不同,而钟律宫商之理,未尝有异也”。即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钟律宫商”的美妙乐音传下去。

而对于这一点,我认为“通韵”的编者不但失职,而且罪大恶极,为什么?

因为,今天之所以还有许多人在用旧韵(平水韵),那只是因为南方各地口音的部分韵感是与平水韵相一致的。而这就需要《通韵》编者考虑韵部划分时实际的语音效果。比如把er单独化为一部(16部),就不如考虑具体规定儿化音的使用方法,要不连个平韵律诗你都写不出来,那又如何“浅吟低唱”?

而要达成这种语音效果,就得对音韵有初步的了解。比如《通韵》课题组虽然宣称自己用的是语感、前例、共识、统计等等划分方法,但略微懂音韵学的一看就知道,这全是扯淡!

为什么?很简单,就拿争议最大的“三鹅 e  ie üe”来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怪异的划分方法?

是语感吗?请问“你爹”和“你的”的语感一样吗?

是前例吗?请拿出例子。

是统计吗?请问数据又在哪里?

那是不是所谓的共识呢?象我这样坚定支持新韵的人都如此反对,那所谓的“共识”又在哪里?

那具体出处又在哪里?

那就请翻开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看看韵母表“eㄜ鹅、ie∣ㄝ 耶、yueㄩㄝ约”是不是在一块?!

是,但为什么当时要那样分?

稍微了解音韵或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汉语拼音”刚开始实施,对于以英文字母来表示声母、韵母,全国上下都表示不习惯,《人民日报》也曾专门发文讨论过此事。

经过各方协商,为了便于推广,于是最终就将üie(ㄩㄧㄝ)等韵母作为整体韵母简化成üe(ㄩㄝ)使用了。

这样üie就看着和e韵一样了。

但,当时那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也一直是现行方案的硬伤。

本来协助教育部推行新韵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活也很好干,甚至只需在《中华新韵》的基础上略加细化就可以。

结果就这么简单的事儿却让他们这帮猪脑子靠在网上花4块9买就能买本的《汉语拼音方案》给解决了?

就这样,也好意思说花了两年多时间?!

不骂你骂谁?!

非但如此,这帮家伙甚至对原有汉语拼音所取得的成果也丝毫不重视。为什么?很简单,虽然《中华新韵》也有其弊病,但最起码“十二、齐”与“十三、支”是分开的,可他们却搞出个“四衣”硬是将 i 与-i合到了一块。

请问依据是什么?是因为他们早已习惯把“妻”与“子”往一个被窝搁了吗?

有人又说这样搞是为了简化韵部。

麻烦,要知道《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而你们这个所谓的《中华通韵》却有十六个。

连小学生都知道16大于14,你们这帮官老爷能不知道?!

这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你们思想散得就像个屁,只要弄出响声,丝毫不管臭不臭。

但屁就是屁,虽然号称什么博士生导师,再大的响声,“砰——”的一声也就消失了!

有人说你们肯定会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我说不可能!

为什么?

也很简单啊。

因为哪怕是汉奸、土匪、王八蛋也有个凝聚的魅影好去钉、好去骂。

而散得都和屁一样,你让人们怎么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