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成长记之163《饭前吃糖》

2019-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攀登_超越

早上我和儿子准备诵读英语,儿子拿了一块砂锅唐,我告诉儿子,妈妈马上就要做好早饭,这个时候吃糖,影响不好。儿子说,就吃这一块。我仍坚持我的逻辑,不同意他吃糖。儿子不高兴,扭头趴在床上。

妈妈过来,打圆场,说马上吃饭,一块糖和早饭连在一起吃,问题也不大。

我顺势就说,那好吧,我今天也做个让步,你就吃这一块糖吧。

儿子不搭理我,也不吃糖,继续保持一个姿势趴在床上。

我坐在旁边,表面平静,内心有点烦躁。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我提醒儿子,又过去了一分钟,请你想想准备选择何种模式。再想想周末读书会上提出的两个大脑,你现在大脑2是不是睡着了,只剩下大脑1在控制?

儿子似乎陷入情绪旋涡,不理不睬。我忽然想起,自己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入戏太深,跳不出来。我决定,离儿子远点,各自清静一下。

我来到餐桌,闭目冥想,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受,我感觉心跳加速,血液往大脑上集中,身上发热。

然后,我思考我的意念。运用情绪abc理论,事件a已经发生,不可更改。我的认知b有几点:1我认为饭前吃糖,会导致待会吃饭胃口小,不利于健康。2我已经答应他吃一块糖,做出了让步,他还不能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上来,我感到失望,觉得儿子在情绪管理上进步不大,偏偏这又是我很关注、很用心的方面。3吃不吃糖是小事,因为这点小事,闹得不愉快,并且耽误了早上的晨读,这不是典型的因小失大嘛。

觉知到我这3点认知,似乎还不足以让我产生烦躁的情绪。

我进一步探寻自己的潜意识,其实还是把这件小事扩大化了,让我联想到照此下去孩子前程堪忧,难以有大出息。由于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的负面影响,忽略了孩子的其他优点,导致我在那一刻以偏概全,把这件事和孩子画了等号。这两点才是我真正烦躁的深层次原因。

想明白这些,我迅速转变认知,1这件事很小,影响没那么坏。2把事情和孩子本身分离,事情不好,孩子还是优秀的孩子,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于是,我的心情立刻平静了。

吃完饭,送儿子去上学,路上我试图和儿子沟通此事。我问儿子,刚才我拒绝你吃糖,你好像心情烦躁?儿子平静地说,先别说这事了。

好吧,既然儿子没做好沟通的准备,那我也不勉强,等条件合适再来聊聊吧,希望儿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如何产生,如何用理性化解情绪,避免再出现因小失大的情况。


PS:事后,我试图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内心情绪变化。

当我拒绝他饭前吃糖的时候,他还是很想吃,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烦恼。

这时候,我继续讲道理,他其实很清楚吃糖的后果,只是不愿用大脑2去理性分析,反而是大脑1的直觉告诉他就是想吃,吃不到就会烦躁,想和我辩驳,他又辩不过我。不吃糖,他又不甘心。

当我后来提醒他时间在流逝,他不仅不会理性思考确实该调整情绪,反而吃不到糖的烦恼,加上被爸爸催促晨读的焦虑,导致他会更加烦躁。

最后,眼看到了吃饭的时间,他发现糖没吃到,晨读也没完成,估计也会有一丝懊悔。

总之,五味杂陈的情绪,让他一时半会也难以完全化解。虽然吃饭的时候,我们表面平静。可是当我在上学路上和他尝试沟通的时候,他内心还残留一股情绪,所以不愿和我当下进行沟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