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大课
早上听到说三妗走了,很奇怪没有什么波澜,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悲痛或伤心应该是日久生情产生的情感依恋,亦或者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难分难舍的割离感,而这种“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场面也只是由古至今延续的形式上的心理慰藉罢了。
如果人生没有死亡,或者你知道循环往复生生死死的轮回过往,是否也丧失了生的意趣和只有一次人生体验的独特感触?
记得之前在喜马听过一个节目叫《相约星期二》,里边那个叫莫里的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学心理教授,知道自己即将因病离开这个世界时,与自己的学生,一名专栏作家米奇相约每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的语音节目,印象颇深。
这十四堂课程的主题便是人人熟悉又陌生,懵懂又透彻的人生感悟,凝聚了这位社会学教授对人生经验宝贵的思想精华,经过慕容富有磁性的熨贴美妙的声音娓娓道来,慢慢地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诸如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等等。
相同的书出版尽管已久远,但当时曾经连续四十周被列入美国图书销售排行榜。那种来自亘古不变的情感本源对于爱的回响总是没有任何国界的。
从这个节目中,我也间接的接受了一堂生死过往大课的洗礼,那些具体的场景叙述的不仅是一名智者的人生至深体验。生活,你得完完全全的投入进去,你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脱。是啊,怎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的去接纳生活中所有真正的感觉和触碰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而一但真的领悟到风吹落叶的美,水流舒缓或清越的节奏,慢慢变化的皮肤以及身体的松弛及自在,就好像真的明白了“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过的更好。”
所以,不用去羡慕惋惜慨叹任何一桩事情,过往就是经历,这期间的点点滴滴都无比珍贵而又空无,所以总有些无法替代的情感是独属于你的,怎样去培育和发现新的感觉?并使这感觉发自内心的趋于美好?
你所想到的与这个人相关联的一切带给你的感觉便是你对于自己的小小的无名的关联,只是属于你自己的信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