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的20年,你的命运如何?”我听过三个动人故事......
当你老了,回首一生:
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考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谈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车轮碾过的深痕。
只是当时站在选择的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轻轻地迈出一步,就像是漫长人生中普通的一天......
2019年的高考日,1031万考生走进考场,接受改变命运的考试。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只争一朝。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或者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可以全心全意专注一件事?
这样看来,高考似乎真的很重要,至少时间成本太高。
今天,我精选了三个“高考人”的故事,读完他们对高考的回忆和反思,也许对孩子未来何去何从,我们不会焦虑,也不再迷茫。
01
从年级290名,逆袭考上复旦
“但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都还是容易的啊。”
说这话的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职烨。
17年前,她的一篇《花开不败》火爆各大中学,直到今天仍然有无数高三的学生把这篇“励志神文”打印出来,贴在墙上鼓励自己。
在《花开不败》里,职烨从一个年级排名290名的普通学生,逆袭考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然而时隔17年,已经是出版社编辑和小说作者的她,回忆起高考,依然动容:
高中时老师常说:“你们考不进复旦就完蛋了!” 我那时候也一直这样认为。
我是上海人,又在重点中学读书,天时地利,就差人和。我当时的心理就是,如果别人考上复旦,而我没有去成,很丢脸。年少时的攀比总是难免的。
但现在想想,人生哪有那么容易完蛋呢?就算是考进复旦的人,也有不少把人生过完蛋的。
高三开学时,我的成绩排在290名,考复旦简直是天方夜谭。我想,这样不行,未来要完蛋的,所以我就拼了命努力,高考数学成绩是我“卖命”最好的证明:实现从90分到140多分的飞跃。
似乎一切努力都汇成一个完美的结局。
然而我的一个同校学妹,她没考上复旦,又不想读一般的学校,于是自己在家学英语,第二年考上了伦敦政治经济大学,读预科加本科。现在留在英国工作,人生赢家。
事实上,伦敦政经大学的世界排名远高于复旦。
她做了一个很明智选择。如果她当时觉得没考进复旦就完蛋了,放弃“折腾”,在一所普通大学里得过且过,也许就不会有如今的明媚。
如果人生有重选项,我可能会去国外念本科,国外的本科要求更严格。相对来说,在国内读大学真的比较容易,很多人终日浑浑噩噩,毕业时才惊觉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获。
高考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人生的目标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思考过,考试之外,对人生很多问题的思考也是空白的。
工作了这么多年,现在回头想想,考进大学仅是人生开启的一扇小窗,生活的大门要比一扇窗经历更多的风吹雨打。
打拼未来需要具备的那些能力,说实话,我们很多“赢得考试”的成年人,都还没有......
不过,高考的确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经历,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你发现原来努力是可以达到想要的那个目标和结果的。
把自己推到极限,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这是高考之于我最大的意义。未来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就可以拼尽全力去触碰那个目标。
总结一句:不要把手段当目标,这才是高考的正解。
02
自信,才会让人生的战绩越来越好
讲述人Lin, 1997年参加高考,新西兰梅西大学国际招生主管,定居奥克兰。
我对高考的记忆已经模糊了,或者说我选择性失忆。
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反而是高考以后,内心那种巨大的空虚。我曾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不停地质问自己努力到底为了什么。因为没有了短期目标,我觉得自己就像行尸走肉。
我高中是在北京四中读的,就是人们眼中公认的“别人家孩子的学校”。
当时我住校,宿舍里六个女生中有四个考上清华北大,但有两个在大学的某一个阶段,都极端抑郁,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四中的学习氛围特别好,推崇“吃苦至上”。一入学就进行吃苦学习的教育,比如成功考上名校的XXX曾经学到吐血的经历。
当时我认为这是对的,学习是第一重要的,要刻苦努力,夜里学习到一两点都是家常便饭。
但是整日和一帮天才抬头不见低头见,理科不是很好的我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明明自己拼尽了全力,还是考不过那些头顶有光的学霸。
高中的时光,是晦涩的,我一度非常自卑。
这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究竟适不适合这种环境,这个非常重要,不能光看排名、光看名望。
现在从事教育工作,我更相信“蹦高够篮球筐的原理”。蹦一蹦可以伸手够到的环境,最能激励人。但如果周围环境压力过大,那就失去了激励作用,只剩打击了。
我写自己的经历,是想提醒家长,不要光顾着催孩子去名校,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孩子的水平、长处,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衡量。高中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发展、世界观的建立都至关重要,而学习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大学里,我选择了英语专业,需要大量的阅读和人际沟通,比起高中的埋头苦读,更适合我,能够发挥我的长处。我参加过30多场求职面试,结果都不错,给了我很强的自信心。
成年后你会很深刻地感受到,无论在哪里,自信才会让人生的战绩越来越好。
01
高考失利,但我收获了更多
讲述人:雁捷。2007年参加高考,G20全球峰会唯一华人主席,钛计划导师。
我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
高中读的是当地最好甚至全国知名的学校,周围许多同学被名校录取,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花了好几年时间释然心里那份落差。
但幸运的是,我化悲痛为力量,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去追寻自己热爱的东西。大学我做了文学社主编、旅游协会会长等,这一切都为英国大学的申请铺平了道路。
曾经的失利,让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珍惜每一次机会。
我成功拿到了“英国最辛苦的商学院之一”的思克莱德大学商学院的offer。
留学期间,我们学校收到G20青年论坛组委会的邀请,在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情况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成为了那一年G20青年峰会主席、开幕式演讲嘉宾和英国代表团成员,并且是唯一一位中国人、第一位获奖华人。
回头来看,高考失利的经历让我能够正确对待生活的起伏,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断进步。
最想对大家说,人生是长跑,不管高考顺利与否,让自己成为“可能”的人,只有你自己。
高考结束,未来广阔,天各一方。
希望你依然能闲情逸致,随心远行。
希望你依然有无限勇气和热爱,对世界充满好奇。
希望你无论遭遇什么,都能从容应对,对于失去,不心怀怨怼,对于拥有,心怀感恩。
希望你身侧有好友亲朋,于大雪冬日,于黄昏夏日,把酒言欢。
希望你走过许许多多的路,见许许多多的人,平淡对事,真诚待人,活成自己。
希望你饱经风霜归来仍是少年。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