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妈妈总是不幸福?

2018-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夜思2016


                          ~1~

在访谈节目中,姜文被问到“你的人生有失败么?”这个问题时,说有啊,我跟我妈的关系处不好。说了两件小事,一件是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告诉妈妈,妈妈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你看你衣服还没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还有他出名了,给妈妈买了房,但是他妈不愿意去住。今年3月,妈妈去世了,直到此时,两人也没有和解,也永远没有和解的机会了。

我的大学同学小顾看完文章私信给我,有点激动。她说:“人和妈妈的关系很怪,并不是她生了你,你们俩就亲密了,相反,她比陌生人有更多伤害你的机会。你和朋友关系不好、跟上司关系不好、跟老公关系不好,都有人听着,同情你。但是跟妈妈关系不好,你说出去,好象自己也觉得有一点不对,跟长久以来受到的教育对不上。”

母亲生你养你不容易啊,那么辛苦,你为什么计较她的无心言语?

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你钻牛角尖了。

这辈子和妈妈和解,就是跟自己的和解。

你知道不对,因为妈妈做的事情,放在其他人对你这样,那就肯定一定必定不再是朋友,甚至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但是自己的妈,就得受着,还不能说。如果哪位名人、成功人士说出来,仿佛就给自己鼓足了勇气,有了可以倾诉的力量,可以再把年少时以及现在进行时的委屈说出口。瞧,我们有同款妈,你的委屈我都知道。

                    ~2~

小顾的妈妈是款不高兴妈妈,对什么都不满意。年轻时在公婆那里受的气,养孩子吃过的苦,对丈夫的不满意,所有的委屈愤闷都还在。当年为了种种原因选择隐忍,年纪越大越觉得不值得。时间过去几十年,可是情绪长长久久地还在那时盘旋着,恨不得场景还原,重新来过,可以把这思量几十年的怒火、炮弹发射回去。

小顾小的时候,顶着一张跟爸爸相似的脸,有时莫名就成了替罪羊,妈妈骂的时候常常忘记她也是自己的孩子,只当成是假想敌的代表站在对面。年少很难认识到妈妈的这种复杂心态,小顾只觉得妈妈不容易,但长大了才发现这日子越过越好,家里的氛围却没有好多少,这跟妈妈的心态大有关系。 小顾好脾气地劝,耐心地听,都没大用处,有时好个一两天,最多不过一个月,又开始。在外面极要面子,维持着在别人眼里的幸福,在家里却挑着所有人的刺,什么话伤人说什么。以往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为家庭、为了孩子所做的牺牲,所以现在她发点脾气算什么。

小顾渐渐心灰意冷,觉得妈妈的情绪是个无底的黑洞。不及时抽身,就如掉入泥坑,不仅拉她不上来,连自己也要被妈妈拉下去了。

小顾说:“我也真是奇了怪了。我讨厌妈妈跳不出她的坑,但是我自己也一样,跳不出妈妈给我的坑,总是跨不过去。实际上,我和我妈,现在远着呢。她已经伤不到我了。我现在的生活挺幸福的。可是我在看书看文章里,只要有涉及母女关系的部分,我都能留意到。我已经不象以前需要别人的安慰,可是我看到这些文章,就会加深我对妈妈的怨恨。我没有能力帮助她,我连自己都绕进去了。为什么我就不能把这事放下?我应该要放下的。”

                        ~3~

亲爱的,我们往往在书里只能读到自己啊。

小顾妈妈这种类型的不少。曾经觉得她们性格虚伪乖戾,后来发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稀缺、匮乏的部分,是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这种稀缺进入人的潜意识,控制大脑,让人对稀缺以外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就好象一个饥饿的人,他所有的想法都会跟吃相关,关注一切吃的东西。这个时候,他的认知和判断力都在下降。你跟他谈任何东西,都无法激发起食物以外的联想,无法代替他脑子里无时不刻浮现的面包。这种潜意识,不是你希望不想就能不去想的。

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象网络流量一样有着自己的带宽,并不能无限拓展。脑子的带宽被一个东西占据了,其他东西的空间就小了,或者压根就进不去了。

你一看到与妈妈相关的东西就能自动回忆到过往事件,对妈妈来讲,何尝不也是如此。因为曾经的挫败、不幸福的经历造成了她情感方面稀缺,看到任何东西,都会被自动带入到她关注的点上。我们这一代人,站在人生的中途,除了过去,还有未来,还要工作、育儿,还有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来稀释那样的印象。而妈妈那样年纪的人,未来已来,人生的大头就是过去,不积极地去接触新事物的话,世界的大门就开始慢慢关闭了。

那不是无解了么?我们都无法改变了么?

那当然也不是。认识是改变的第一步。我们认识到了,就可以促使自己改变,哪怕开始只有一点半点的进步。

                      ~4~

有个心理医生是这么治疗求诊的女士的:他让这位女士讲诉自己的生活,需要来求诊的女士,当然觉得过得很不如意,她认为自己糟糕透顶、运气极差、遇人不淑。这位心理医生听了一会儿,从抽屉里拿了一把玩具枪放在两人中间。当听到她用负面的词来形容她的生活时就开枪,枪里会发出泡沫飞镖射中她。这个泡沫飞镖虽然不算很疼,但是谈话谈着谈着被打一下,心里总会有点小气愤。这位女士被打到好几次之后,开始注意自己的用词,一旦要讲了,张嘴之前就小心地把负面消极的词语换成正面的词语,以避免再被飞镖打中。

你猜这种游戏式的方式治疗效果怎么样?

非常好。

几个月后,这位女士已经养成了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描述自己生活的习惯。人也真正地觉得生活变好了。你瞧,生活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问题就不那么糟糕了。

对于小顾自己,可以马上尝试一下这个方法,不需要找个人坐在对面射飞镖,而是在心里设个警钟,当用到负面的词的时候“咣”敲一下,然后改用正面的词重新描述一下。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让大脑被潜意识的稀缺状态所占据。看到恶劣的母女关系的文章时,当被抱怨委屈的情绪所占据时,要“咣”的一声敲一下,重新表述,适时转移注意力。

而对于妈妈们,我们可以通过稀缺的特性来梳理一下,做一个外在的推手和助力。

稀缺的那一部分,我们以往会通过两种方法来改变,一是增加绝对值,缺什么补什么,发现妈妈缺乏关心缺乏尊重,那就给她关心尊重,另一个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带宽降低稀缺部分的相对值。

第一个方法看上去解决问题最好最彻底,可惜现实操作起来非常困难,遇到小顾妈妈这样的顽固型妈妈,碰壁碰得让你时刻怀疑人生。第二个方法,就是鼓励妈妈们去学习、接触新事物,关心的事情多了,忙碌了,注意力会被新事物所覆盖。顽固型妈妈如果是位学习型妈妈,那么走出阴影的机率也会比较大。

这里还要推荐第三种方法,就是制造新的稀缺。人年纪上去了,担心的事物其实更多了。我们做子女的在同负面思维作战中可以逆向使用。这种稀缺的制造,目的是要妈妈知道,时间不等人。亲情的稀缺,身体的稀缺,对儿女的担心等等,都可以运用起来。一旦有现实中的担心可担心,妈妈们的精力和关注力会慢慢地转移过去。

当然,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的效果最好。

我们要改变的是负面思维的惯性。幸福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让我们来帮助不幸福的妈妈们培养这种能力,就如妈妈们在小的时候培养我们一样。

                        ~5~

小顾听到妈妈这一段,立刻叫起来:“没用的,我妈这样的脾气几十年了,我都尝试了多少次了。但烦我要说一点说到她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又是一场家庭大战,她会说我没良心,嫌弃她老了,光我改变有什么用?。”

亲爱的,是很难呢。所以我首先支持你。在你能量不够的那些时候,远离负能量爆棚的妈妈,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去纠缠,不去改变,就象飞机上的氧气面罩,你首先要自己戴上,保护自己,然后才是帮助其他需要你保护的人。前段时间还有个新闻报导,说一个女博士因为妈妈长年的批评一时冲动翻下阳台的围栏身亡,这真是最可惜、最让人痛心的事了。

等到我们能量充足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看看能够做点什么。看到一个被怨恨占据的亲人,除了无可奈何,是不是还有一点心痛,心痛她的人生为什么要这样过?

小顾不语了好久,同意再去试试。

三个月后,她打来电话:“有点效果,但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你怎么说的?”

小顾说:“我想了你的话,不把她当成妈妈,而是只当成一个陌生的需要我去帮助的人。不是当事人,这让我心绪相对能保持平静。我选择我心情好能量高的时候,去看她、给她打电话。以前每次我都是被她叨叨地不耐烦了,怒上心头,然后就吵起来了,这回我先自己想了几个方案,先发制人。”

“先比惨。发现别人过得比自己难多了,这让人能发现自己的幸福。这种事情其实有很多。我跟我妈说,我有个同学妈妈,心脏有毛病,装了起搏器,然后小脑有点萎缩,走路走不稳。当年这可是我们那小县城里的大美女,同学爸爸是那时很少见的大学生,郎才女貌。可是呢,现在同学爸爸根本不管老婆,自己不帮忙不算,还把同学请来照顾的远房亲戚拒之门外,让我同学从上班的地方回来给人开门。把我同学给气的。我爸,说实在的,比我这位同学爸爸强多了。”

“我妈现在最关注的就是身体健康了,所以也很关心这类话题。生病了老伴怎么样,子女怎么样。我打了10分钟电话,我就赶紧挂掉了,战线拖太长,我怕她又绕回老路上去。”

“第二次打电话,我搬出医生的话,医生说了:思想消极的人会得老年痴呆症,心气郁结的人什么毛病都会反映在身体上。医生的话现在对她们来说有权威,而且身边有现实例子,她年轻的小姐妹中有一个得了老年痴呆症,在床上躺了十年,走了。我说我自己也注意,互相提醒,不能看事物太消极。”

所谓制造稀缺,方法上表现为让她们的想法念头转移到真正需要担心的事物上来。现在爸妈的微信上转的那些“医生告诉你不得不吃的10种食物”“震惊,要想保持健康你一定要知道”等等文章,其实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后面,我刻意地给她提要求,让她有事可做。比如说:我要收集家族老照片,你把家里的老照片一张张拍下来,每一张后面附上语音说明,我来整理家族档案。我妈简直兴致勃勃就开始了。反复地说,想起来就说一段。我时不时地回馈一下,太有意思了,原来你年轻时这么漂亮了,我爸当年娶到你,真是走了狗屎运。我现在真的准备建一个历史档案,写成文章,录好音,她想听的时候可以反复听。”

寻求关注和尊重,最终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感。空虚的人会特别觉得生活无意义、不幸福。输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也是疗愈自己的情绪。用文字和录音保留下来,是一种仪式感,让她把生活看出更长远的意义。

“我妈做饭很好,所以我还打算以后让她整理菜谱,发家族内微信群,共同分享。 ”

“我不强求自己马上跟我妈建立亲密的关系,这需要时间。不过,现在跟她说话,那种压迫感少多了,不畏惧了”

小顾有点失笑地说:“ 说老人就象孩子,倒也没错。你把孩子的那一套用在她们身上,也是有效果的。做未来的建设,而不是没事就是回忆。嘿嘿,主动占据注意力带宽。三管齐下,我妈最近跟我抱怨以前的事少多了。而且如果她又抱怨,我就提醒她一是注意措辞,二是去修改以前说的版本。就是我要注意转换角色,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再是当年无力做什么的女孩,把我思维习惯里被动的沟通转成主动的建设和安排。”

我真心为小顾所做的点赞。消极负面的情绪之所以成为习惯,是强大的惯性,同时也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路在哪里。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经历过丰盈幸福的日子的人就知道生活的方向是什么,不会再甘于退回到匮乏干涸的日子。

所以告诉一个在泥泞里行走的人,最好的方法不是一味批评、劝诫、阻止,而是给她体验一下在平坦大路上行走的感觉,告诉她美好生活的模样。

这样的不满意、不幸福的妈妈也许很难象我们曾经希望的那样,完全变成一个积极乐观、豁达开朗、沟通顺畅的妈妈,但是我们的助力带动正面的影响力,生活中幸福的小事情多了,妈妈们的心态多少会发生些变化。而我们,便可以心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