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文学国学与传统文化

人文主义的一次觉醒——《秦风·黄鸟》

2018-03-18  本文已影响365人  9e3a63502d76

《黄鸟》是一首有故事的诗。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诗经当中有故事的诗不多,而且很多背景故事都是千百年来学者们考证出来的。但《黄鸟》不同,它背后的故事是有史料记载的。

《左传·文公六年》云:“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这是《黄鸟》背景故事最早的出处,说的是秦国国君任好死之后,用人殉葬,其中就有子车氏的三人叫奄息、仲行、鍼虎的,都是良臣,国人哀悼他们,创作了《黄鸟》。

在《史记》中,太史公基本复制了《左传》的说法,对殉葬的制度作出了自己的评价。然而,到了唐朝开元年间所作的《史记正义》里,这段故事就被加入了具体的细节——“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这故事到底还只是在暗示着什么,到了某百科里,关于《黄鸟》故事的说明简直就是明示了——“秦穆公死前就想让群臣和他一道同赴黄泉,一次与群臣饮酒,大家喝得晕头糊脑时说:“咱们君臣,生时同乐,死后也要同哀呀。”而奄息、仲行、针虎三个大臣当场表态,愿随他共死。”不得不感叹以恶意夺人的习惯之风行。

为什么我要细究《黄鸟》的背景故事呢?因为作为一首“哀贤”的诗,故事的不同就会带来情感的差异。

从百科上的版本来看,三良是被秦穆公套路了,喝酒嘛,喝出真感情出来,什么生死与共的话也都说了出来,可没想到秦穆公最后玩真的,三良就真被埋了。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黄鸟之哀,应当是“怒哀”,是对国君的愤怒。但以其诗来看,显然并非如此。

更何况,秦穆公何许人也?春秋五霸之一,秦晋之好的缔造者,重用了百里奚和蹇叔,还是千里马和伯乐故事的现场见证人,他会不知道人才对于国家的意义吗?要说他强行命令三良殉葬,我是无论如何不相信的。

但当时的秦国地处华夏之西,开化未久,殉葬制度确有其事。著名的秦公一号墓是秦穆公的玄孙秦景公的墓,其中的殉葬人数就达186人,可谓惨绝人寰。秦穆公的殉葬人数也有177人,不可谓不多。这自然是值得批判的。

可是,如果从社会批判意义上来分析《黄鸟》,却是不合适的。要注意,《黄鸟》所哀的,是三良,而并未提及跟着三良殉葬的人。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下《黄鸟》其诗吧。

交交黄鸟,止于棘。
这是诗当中标准的起兴手法,黄鸟即黄雀,羽毛鲜丽,叫声清脆。陶渊明有诗云:“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黄鸟又怎能知道三良之死?无非是作者内心悲怆之时,听到黄鸟清脆的叫声,生出些人不如鸟的感情出来。如果细究,也可以算是以乐景衬哀情了。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这句话的意义很重要,给穆公殉葬的是谁?是奄息。奄息又是谁呢?是一个有着百夫之特的人。特指的是才能,后文中百夫之防、百夫之御,都对三良才能的赞叹。

临其穴,惴惴其栗。
这句话有很多解释,如果理解为三良看到他们殉葬的坑时惴惴其栗,未免有些太瞧不起三良的胆略了。所以一般的解释是,秦人看到殉葬的可怕,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从这句可以看出诗经的夸张手法,“人百其身”,意思是“一身百死犹为之”,人自然只能死一次,但如果能赎回三良的性命,虽百死而不惧。郑笺谓之“惜善人之甚”。

从整首诗的表达上来看,诗人所哀的,更可以说是“三良之材”。换言之,是对三良个人价值的肯定。所以,我认为这是人文主义的一次觉醒。

要说什么是确切的人文主义,似乎很难定义。但当我们意识到人与人的不同,意识到人的价值,人文主义种子便已经埋下了。

对于在周公“王道”治下,已经过了几百年的中原国家来说,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对于被夷狄环伺的秦国就不一样了。秦国自穆公始霸,就来自于穆公对于人才的认识,没有百里奚和蹇叔,就没有穆公之霸。后面孝公重用商鞅,惠文王重用张仪,始皇重用李斯,秦国方才统一天下,可以说,秦国的兴亡正是和对人才的重视密不可分的。

而对人才的重视,便是人文主义最早的形态。从新石器时代的氏族状态,到上古时代的禅让制,就是人文主义的一次觉醒。之后,国家回归统一,整体需要稳定,于是夏、商又走了回头路。但历史永远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新的人文主义自文王周公而始,一直影响到了整个华夏。

从《黄鸟》当中,便可看出这些端倪。《黄鸟》之哀,就是对于个人价值的哀叹,更是意识到了个人价值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之后,才能发出的哀叹。

我想,这也正是《诗》的意义所在,《诗》自西周而生,春秋中期而止,那段时间可谓是我们民族觉醒的时代,在那之后,方才开启了尊师重道、百家争鸣、纵横捭阖的时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