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地图

2018-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树2018

      前两天逻辑思维有一节课,罗胖说他创业这几年,有一个越来越深的感受——一个人最重要的竞争力是啥?就是他的“认知地图”。这甚至是比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东西。

      所谓“认知地图”,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价值框架。每一个事实都要放进自己的这个框架,才能获得意义,每一个行动,都要在这个地图里有方位感,才能有着力点。

      举个例子,在公司的日常决策里,每一个动作在不同的地图里对应的效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到的是对具体产品和服务的改善,有的人看到的是办公室政治,有的人看到的是竞争对手,有的人看到的是行业演化,有的人看到的是跨行业的机会,有的人看到的是资本市场,有的人看到的是全球资本市场。

      这点我深有感触,前段时间在规划设计新产品时,我们在小组内部沟通讨论后,认为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每次给大领导汇报时,他都会给我们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建议。领导其实没有比我们更懂产品架构以及设计的细节,但是他能提出我们意识不到的设计缺陷。这点我认为从认知地图的角度来解释就比较合适。因为认知地图的大小不一样,每个人在自己这一层看到的事实,和其他人看到的事实都不一样。

    吴伯凡老师讲过高岭资本的张磊提出的“傻瓜窗口”的概念。面对一个项目或一个产业,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仅不是机会而且是一个陷阱,如果你投资这样的项目,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是傻瓜。

      然而,一段时间过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这是机会,资金蜂涌而至,投资价值持续递减,直至消失,甚至成为负价值,窗口就关上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靠认知地图来挣钱的案例。那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地图呢,罗胖总结说无非三条。

      第一,能理解尽可能多的人的认知地图。第二,能让自己现有的认知地图更加清晰,在行动的时候保持逻辑的一致性。第三,向更大的认知地图扩展。这可能才是这个时代的人的完整的认知策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