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重要的能力—取舍
生或死,对此做出正确的取舍,就是你最重要的能力。
少时为求洞明世事,明达智慧,喜读文史而鄙视经济,总为自己与人谈话时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而沾沾自喜。可是随着年齿日增反而发现,知到的愈多,疑问愈多。例如,努力并不一定会获得,忠诚更多意味着被出卖,安分几乎等于无能。简单说就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上述疑问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三十年,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突发奇想,看了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才豁然开朗,使得心中三十年的疑惑得解。该书开篇即讲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第一条原理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根据书中定义:经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一个经济的行为就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行为,经济学就从研究个人作出决策的原理开始。
以上这段话或许有些拗口,不易理解,转换成通俗的理解就是,经济就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中存在各种交易行为,由此再扩展一下,就可以理解为你的所有日常行为都是一种交易,当然这里的“交易”是个中性词,并不仅指钱物交易,还包括你所有领域的行为,如上学,工作,结婚,名誉,道德等等各个方面。其实也好理解,就是“亲戚越走越亲”的道理,你“走”才“亲”,不“走”就疏远了,这个“走”与“亲”就是一种交易,是一种个人决策。
人的一生都在做着选择,学习或玩耍,工作或娱乐,结婚或单身,清贫或享受,服从或反抗,道德或堕落。这种选择在经济学里被称为“权衡取舍”,人们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权衡取舍,学习多了,玩耍的时间就少了;工作多了,娱乐的时间就少了;想要家庭的幸福就必须放弃单身的潇洒,等等诸如此类令人头痛的问题,哪一个不是长期磨合后,经过多次多方权衡取舍,才能做出一个相对平衡的决策。所以说,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权衡取舍。
对于知识的获取也是一种权衡取舍,笔者以前求知只取文史,而舍弃经济,造成了不完整的知识结构,看问题总是有失偏驳。读书行文虽求大义,但总有一史一议,一人一议的零碎感觉,往往对同样事情,同样形势,同样地位的人作出不同的决策感到疑惑,在百思不得其解后,只能有一种如果某某在就某某了的感慨。现在,由上而知,每个人物在每个历史场景都要面对不同的权衡取舍,历史不会由某个人决定,只能是人在客观的历史中作出自己的取舍。所以,读书的朋友们,平常也可以读一些经济学方面的读物,对自己是大有裨益的。经济学实际上就是披着金钱外衣的社会学,读懂了经济也就读懂了社会。
懂得了取舍,才知道,努力不等于获得,只是你选择获得的一种方式;对忠诚的选择,很多时候就意味着选取了付出和牺牲;既然选择了安分的平静,就放弃对成就的渴望吧。
权衡取舍,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执行力,而且是最高级的一种执行力,是一种掩藏在自觉自愿下的强迫行为。既已作出权衡,那么无论是取是舍都得行动,没有人强迫你。所以,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权衡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