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问题》第五章
“男人挣钱养家为他带来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在家庭中,他(男人)是资产阶级,妻子则代表无产阶级。”这段原文的引用解释了“男权制”在家庭中的阶级体现,也是本章主要讨论的方向,即男权主义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观念在现在还有些人不同程度的持有着,重度者会认为女人一旦结婚就是婆家的人或者说是财产,之后的生活好坏跟娘家关系不大也漠不关心;轻度者会在女儿出嫁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好像娘家人是“送走”女儿,而婆家人是“添加”人丁。先不说结婚之后的生活是否幸福,光是从这一点来看,就已经有了不对等的感受,进而证明了“男尊女卑”的影响还在持续。
结婚之后,很多女性都像书中提到的观点样本那样,以“贤妻良母”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甚至以“顺从与否”来评判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尤其是在男人在外挣钱养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的婚姻关系里,男人具备不容置疑的霸主地位,女性更是低眉顺眼的过着日子,拥护一切男人的决定,更不要说发扬自我。作者还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妻子因为不挣钱、没文化,老公连与其他女人有染都可以不用回避她,她也很“知趣”“懂事”的成全着…这在我看来是无法理解的,我想具备女性意识的女性同胞应该都做不到,因为不仅仅是“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的问题,是事关尊严。所以,引申出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就是:“两性平等的家庭关系只能建立在双方各自独立和平等的经济地位之上。 ”这让我也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些嫁入豪门的太太们,是不是在表面光鲜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呢?
再来说说关于两性亲属的来往密度比较。我觉得一个可喜的趋势是我身边很多家庭与女性亲属的亲密度反而比男性高,至少也是持平,那种男性亲属重要性超过女性亲属的情况并不多见。可能由于就全国范围来看,四川的女性地位相对较高,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由于四川女孩自我意识比较强,而男性更具备“粑耳朵”潜质;另一个方面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共同抵制了“男权主义”的存在,所以在结婚之后的家庭关系上,具备经济能力的女性会进一步争取家庭话语权,尤其在生育等重要时间节点上,女性的主动性会更大。
将男权制度在家庭中彻底清除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战斗,但是很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具备责任心、能够自我审视的优秀男性涌现出来,他们是我们“女权主义”的伙伴,他们不会理所当然的再说“亲爱的,你做家务的样子看起来更漂亮!”而是会默默系上围裙,在厨房展现他们魅力的一面,他们才是真正讨人喜欢的“大男人”。
《性别问题》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