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场电影

农民工写作改变人生│诗词大会阳泉赵全生眼里的“雷海为”式青年

2018-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文行天下简书专栏

53岁闯入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百行团,阳泉赵全生为农民工作家邱云飞撰写书评

文│赵全生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梦想、崇尚英雄的时代,一个到处能看到奋斗者足迹、激励人上进的时代,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最需要我们放声歌唱的时代。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最大的热点、最佳的看点、最能引爆全国人民奋斗激情和强大梦想的是80后外卖小哥雷海为。在参加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期间,我与雷海为同在百行团,每天同乘一辆大巴,每天同在一个餐厅吃饭,每天同到一个地方化妆。但雷海为如泥土般普通,普通到我都没有过多地留意他,面对面也说话不多。及至海为最后腾空而起,成为耀眼的星星。再想关注时,诗词大会已经结束。

所幸的是在我的生活视线里,又出现了一个“雷海为”式的青年才俊。这个人就是邱云飞。

我将邱云飞放在与雷海为一个起上比,是因为他们两人在我眼中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80后,80年代初生人,都来自社会底层,文凭都不高。雷海为夺了冠,邱云飞出了书。邱云飞写的书叫《边走边唱》。邱云飞跟雷海为,同样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出现的励志青年。我从邱云飞《边走边唱》一书中看到了如金子般的闪光的东西。

《边走边唱》记录了邱云飞的奋斗者足迹。邱云飞1983年生于河南省滑县一个普通农民冢庭,为了让弟弟妹妹上学,初中毕业即辍学,17岁外出打工,先后做过建筑工、铸造工。本来,他可以像千万万个打工仔一样,过靠出卖体力和汗水挣钱谋生的生活。但他面对无奈的现实,并没有屈服退缩,而是勇敢地选择了坚持勤苦学习、走文学创作之路。从2002年起,就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并通过参加高自考取得了大学文凭。十几年的坚持不懈,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十几年的奋发进取,他不但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而且2016年团结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集《边走边唱》;他还由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为全阳泉市最大的民营企业、拥有两万余名职工的华通路桥集团的办公室主任。

他在《边走边唱》集子中记述了他读书求知的经历:“在嘈杂的工地上,为了能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我想尽了各种办法,找遍了所有适合读书的场所。在工地材料堆放场的一隅,在新起楼层的聚光灯下,在马路边的路灯下,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都曾留下我专心阅读的身影。读得累了,仰起头看看漫天星辰,就会有一丝心旷神怡的感觉掠过心头。无数个清冷的夜晚,因为有书的陪伴,原本艰苦单调的生活也增添些许美妙的诗意。有时,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抑或飘起片片雪花,也丝毫影响不了我在书中遨游的兴致。当我读完返回住处时,工友们大都已进人梦乡。”

这种读书的经历体验与我们的诗词大会冠军雷海为何其相似。他写到:“走上社会后,每天在建筑工地重复着机械单调的工作,曾经的梦想被现实击得粉碎,面对这初涉人世的种种苦痛迷惘,我读路遥笔下的《平凡的世界》,读文中的孙少平。当我读到年轻的孙少平在建筑工地坚强地承受身心的苦累却仍能获得劳动的光荣感、充实感与人生的自信时,我感觉自己就是孙少平!我们从偏远的农村走来,纵然像一丛飘蓬流落,靠付出体力与汗水生活,却也活得实在,活得坦荡,活得一样有价值、有尊严。”

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是农民工建设新城市的经历。邱云飞人生的第一站就是建筑工地,他的第一个身份就是农民工。他写到:“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脸上、路膊上满是污渍,虽然疲惫至极,他们却一边干活还一边开着玩笑。不到一个小时一大堆料已没了踪影,几位师傅正蹲在墙角休息,只见一个小年轻跑到小区花园里的水管处拨弄着什么。突然水管被拧开了,蹲在墙角的那几位一股脑儿跑过去,挨个儿就着水龙头喝了个够、洗了个够。那种香甜、那种爽快、那种满足,是常年坐在写字楼里的人怎么也想象不到、体会不到的。”

这种把农民工劳动出汗以后以喝上几口水、冲上一把脸的、最底层的、最起码的、最简单的需求与满足写活了、写神了。不亲身经历,凭借想像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

他在《仰望民工》中写到:“当你看到一座座漂亮的高楼拔地而起的时候,当你享受着城市生话的种种便利与美好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的他们呢?如果你感受到了这种震撼,如果你想到了他们,请你摈弃所有世俗的一切,用你尊贵的目光,用你宽广的心胸,仰望一次我们可爱的民工吧!”

他的文章可以说是他带着浓烈的情感写出来的。他来自生活的底层,与生活的距离最近,也最能够感受到底层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这与那些远离火热生活,钻在“亭子间”“创作室”的作家不同,云飞的纸铺在大地上,笔就是自己的手推车或者是瓦刀,所以,他的文字,就多了许多的明丽,许多的色彩,许多的阳光。

农民的儿子记录农民的生活。邱云飞从小在豫北平原长大,他与我一样,是农民的儿子。但他又与我不一样,他虽然早就出来打工,至现在却依然是农民身份。邱云飞对农村、对农业、对农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我们从他《边走边唱》一书中,看到的是辛勤耕耘者的形象,闻到的是浓郁的泥土气息,感受到的是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他在《收麦的记忆》中这样描写他的农民父亲:“来到自家地头,父亲总是先揉搓上两穗麦粒,撂进嘴里几粒嚼了嚼,说了一句‘熟了,割吧’,便拿起镰刀开始收割了。只见父亲走到麦垄前,左腿迈上前去,弯下腰,用左手拨开一垄麦子,右手的镰刀贴着地面平展着伸出去使劲地往后一拉,左手往后一带,一垄麦根便从根部被齐崭崭地割断。左手顺势将割下来的一大抱麦子放在身后……”经他这样写,一个熟练老农民的形象立马展现在我们面前。

他在《秋收》中写自己参加收割玉米的感受:“钻进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里,掰上一个来回的玉米棒子,便觉浑身上下都是热辣辣的。交错的玉米叶子把脸拉得生疼,还不时有小虫子落到脖子里,太阳也显示出了它久违的威力。‘三百六十行,最是农桑苦’,从小在泥地里长大,对于农民的辛苦和不易,我是早有体会的。只是长时间不干农活,会感觉有些不惯。约莫干了两个多小时,我已是满头大汗,后背也被汗水浸湿,几次想坐下来歇歇,见年迈的父亲尚不喊累,便咬牙坚持着。掰了一编织袋,又一编织袋……等我们装好满满一大车玉米棒子,天色已有些暗了。回去时坐在拖拉机上,阵阵清风吹来,我浑身上下居然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甜美和舒爽。”这种真切的文字描写,非亲身参加体验不能写出。

亲情、爱情、友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邱云飞《边走边唱》集子中有关这方面的篇章不少,如《粗糙的父爱》《酿造的爱情》《奶奶》《家有儿女》《五月的怀念》《大姑父》《张老四请客》等等。但邱云飞笔下的情和爱与一般人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就是他所写的情和爱都是那样朴实无华,朴实到没有一点浪漫和情调,也没什么光彩和亮色,却一样触及心灵,感人至深。

《粗糙的父爱》写到:“一直以来,我同父亲直接的交流都不是太多。常年奔波在外,一年同父亲见面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特别是近年在城里定居后更是如此。这些年我陆续在各类报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也就是好些年前拿着一张复印件在父亲面前炫耀过一次,记得那天,从不读书看报的父亲惊喜地捧在手里,看了良久良久,我期待他能说点什么,可自始至终,除了在笑,父亲什么也没有说。直到有一次春节回家,父亲打开柜子往里面放钱时,我才在他存放贵重物品的小箱子里又看到了那张印有文章的复印件,原来父亲一直将它视若珍宝地珍藏着。”父亲以自己无言的行动珍藏着儿子的创作成果,这是一种用特别的方式表达的深爱。

《酿造的爱情》中写到:“有人说,结婚的时间越长,便愈觉婚烟生活的平淡乏味,所谓的‘七年之痒’就是一个明证。或许之前分开的时间太久了,结婚九年来,我们从没有被此厌烦的感觉……回望我和妻子相识相知相恋的历程,多么像酿酒的过程,自平淡纯净的泉水始,经与原料的一番掺和、发酵、蒸馏,历尽无数次考验、融合、升华,方酿造出了这甘醇浓馥的美酒,据说,这样的酒,存放的年份越久,其口味越佳,回味越长。”这是一个长年在外的打拼者对爱情的深切体悟。

在《奶奶》中写到:“第二天不亮就要起来在村头等去县城的中巴车,我从没有惊动过奶奶,都是父亲送我,可每次我坐上车,都会在路口看到奶奶踮着小脚往车上张望的身影。无论是春寒料峭的春晨,还是薄雾冥冥秋晨,还是雪花飞舞的冬晨,奶奶那被寒风吹起的白发,被岁月压弯的脊背,目送孙子远行的不舍神情,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车一开动,眼泪就会止不住地流下来。”邱云飞作为一个饱尝生活艰辛的打工仔,他爱父母、爱妻子、爱奶奶、爱孩子,也爱其他人,如他的大姑父,他的朋友张老四等。他的爱是一种最朴素、最真诚、最无私的大爱。

阳泉市文联主席侯讵望,为邱云飞作序:他从十七岁离开家乡,来到山西阳泉打拼,一路的风霜雨雪是完全能够想象到的,但对于一位热爱生活的人,这些苦难,没有消磨他的意志,没有荫蔽他的良善,没有教会他市侩,没有阻挡他的奋勇前行。这是热爱生活的人的财富,是那些怨天尤人者、愤世嫉俗者、胆小懦弱者所不具备的大境界。这样的人生底色,造就了作者的成功。

我以为,人生的成功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诠释的。固然成为当红的明星大腕是一种成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是一种成功,加官晋爵位极人臣是一种成功,攻坚克难发明创造是一种成功,但以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陶治和升华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我以为,外卖小哥雷海为诗词大会夺冠是一种成功,建筑工人邱云飞在报刊上发表数十万字的作品,并且结集成书也是一种成功。

读邱云飞《边走边唱》有感

赵全生

 年少打工到山城,筑就高楼耸入云。

小草有梦抒壮志,青松无畏抗严冬。

读过千部有学问,写出百篇真成功。

莫道浮华风气盛,且看行者在歌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