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生所有的努力只是一场救赎
从毕业工作以来,一直让自己忙碌着,因为忙碌的蜜蜂没有悲伤的闲暇;因为一直相信吸引力法则,相信就能看到,每天让自己忙碌,积极乐观久了就成真的了,生活真的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不懂为什么读书,看到网上有个爸爸教育儿子的话确实挺有道理!
原来人生所有的努力只是一场救赎“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 儿子上学不久后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吧,一棵小树长一年,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还可以做家具…… ”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他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做这些,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说完,问儿子:“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又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
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
由此可见,让自己多读一点书,或许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所以我就努力让自己多读一点书。可是后来发现,读书最重要的对于我个人来讲,还不是什么贡献不贡献的问题,而是用来自我的救赎,是治疗抑郁的良药。
其实能够改变命运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内心。
“220多万条自杀新闻”、“跟疾病搏斗5年”“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
曾经,这些传言,全是针对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沉寂多年后,前段时间,他首度正面回应了“抑郁自杀”一事。
原来人生所有的努力只是一场救赎在年度演讲《对白》中,被一名95后女大学生提问,你抑郁过吗?是通过读书来解决的吗?
白岩松回应,曾经抑郁过,天天睡不着觉,后来发现自己后脑勺有块斑秃,去问家人,家人才告诉他其实他们早看见了,只是不敢告诉他。
而读书帮了自己很大的忙,提升了自己,想明白许多事情之后,整个状态就好很多。
毕淑敏曾说过:“读书是一种更广义的倾听,你借助文字,倾听已逝哲人的教诲,你借助翻译,得知远方异族的灵慧。”
白岩松采访过无数人,有行业大牛,也有寻常百姓,却发现每个人都有内在焦虑和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在的财富、名利、权利等,都无法跟快乐幸福划等号。
而面对人生的种种坎坷不顺,是读书,让我们静下心来,在字里行间,倾听他人的经验、吸收宝贵的智慧、体会别样的人生。
也是读书,使我们精神丰盈,心智成熟,由此反省、更新、超越从前的自我,从容不迫地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泥沙俱下,同时,也多一些力量去拥抱生命的灿烂繁华。
原来人生所有的努力只是一场救赎读书确实是自我的一场救赎,是治疗抑郁的良药,特别是现代人,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好多人都有点浮躁,担心跟不上时代步伐,担心与社会脱轨,浮躁的时间久了,得不到发泄和沉淀以理解,往往慢慢就抑郁了!
如今抑郁的人有很多,特别是产后抑郁,轻则郁郁寡欢,重则跳楼自杀,新闻报道已经很多了,在这里不再赘述。而我也属于产后抑郁的一种,我非常能理解那种状态。而让我从抑郁的状态里走出来,确实读书。也许一辆本书并不能改变你的状态,但是看的多了,慢慢人生状态真的发生了转变。
读书,是一种自我救赎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爷爷和孙子住在一个农场里,爷爷每天起床后都会读《圣经》。
一天,孙子问爷爷,我也试着跟您一样读它,但我不能完全理解,而且我很快就会忘记,那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爷爷拿出一个装煤炭的竹篮,让孙子去河边打水。
小孩来回尝试了许多次,总是装不住水,他气冲冲地去质问,而爷爷则叫他仔细看看竹篮内部。
孙子一看大惊!起先那个又脏又黑的篮子,竟在刚才反复装水的过程中,被洗得干干净净。
爷爷说:“孩子,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故事短小精湛,道出了最质朴的道理,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就是长期的阅读,会使我们完成自我净化和超越,让内心焕发生机,实现自我的救赎。
一直想弄明白,为什么活,那么努力为了什么,还冠冕堂皇的说是为了父母老有所依,为了看到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了给社会多做贡献,为了让家人幸福安康,为了能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后来才发现,原来我这么努力,其实就是为了不让自己抑郁,努力活着,努力工作,好好读书其实就是对人生的一场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