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和善”而“坚定”吗?

2019-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Ella_XYY

“和善”而“坚定”源于最近看到的一本书《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也是该书的核心关键词。书中对比了三种常见的教育方式,严厉型-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娇纵型-有自由但没有规矩,而书中所倡导的是第三种方式-“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型。“和善”是出于对孩子和自己的尊重,提现在情绪和语言上。“坚定”是父母不能舍弃自己的原则回归事情本身。结合文中的解释,“和善”会让我们想到“温和”“平和”等,而“坚定”会让我们联想到“原则”“边界”“底线”等。所以,“和善”而“坚定”其实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可以回归日常的生活的态度。

回归日常的和善而“坚定”

有位作者曾分享了一个让自己很有感触的经历,他在国外的一个公共游乐场带孩子玩秋千,刚上去玩,就来了两个六七岁小女孩儿,很有礼貌地问他,可不可以让她们荡。他很佩服这两个小女孩的勇气,小女孩儿和善的态度也让他觉得很舒服,他不好意思地抱下了刚玩一下不情愿下来的孩子。接着令他惊讶的是,另外一个小女孩儿,跑到旁边,问了一位陪孩子荡秋千的爸爸一样的问题,对于小女孩的友善,那位爸爸同样很友善,但很平和地说“我们也是才来的,等我们荡完了你可以荡。”,这让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可以做到“和善”而“坚定”地拒绝的。

“和善”是出于对彼此的“尊重”,但“和善”并不意味着“不懂拒绝”的“迁就”,甚至是没有原则地纵容,所以生活中的老好人自然不能称作真得“和善”。

而“坚定”也绝对不等于强硬和独断,坚定是出于就事论事,对事实原则的“尊重”。

“和善”而“坚定”为何不易

日常中的“和善”好像不是太难见到,不过面对分歧甚至冲突时,还能“和善”吗?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证明,当我们遇到不同的观点时,大脑皮层被激发的区域与我们处于战斗状态时激发的区域是相同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和善意味着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动物性的本能。

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和善”与其说是对别人,不如说是对自己,因为我们是在和自身焦躁的情绪做斗争,让自己不被情绪左右,安静地和自己对话平和地看问题。如此,“和善”可以面对眼前的种种不顺,想要抱怨自己的我们注意和自己和解走出困境。“和善”可以让面对不听话的熊孩子,想要大声呵斥的老师和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倾听孩子情绪背后的声音。

而带着“和善”的“坚定”同样不易,比如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能够在拒绝孩子的同时,让孩子理解拒绝这件事并不意味着拒绝了爱,这样孩子即使没有满足需求但也能够理解这不意味着不爱他,并且学会如何和善而坚定地说不。再比如面对亲友“为你好”的声音时,能够明确自己的初心和善地和对方沟通,坚定自己的信念。面对人情世故中一些不乐意或是无能为力的要求时,能够“和善”应对“坚定”地拒绝。

“和善”而“坚定”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看似简单实际不易的个人修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