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记——为
“为”是个很“书法”的字儿,它的正体字——楷书的轮廓特点大概是个三角形,或者说主体结构是个正三角。它不是矮个子,大概是170CM左右,中等身材,而且是很有个性的体式,特立独行地站在那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2702/28e155ac5ed88162.jpg)
首点写成挑点,指向长撇。长撇在书法中给了它一个专利——“为字撇”,这个撇的特点在于前半部姿态独特变化,前半部要微向外隆起,在行草书中这个特点更加明显。
为什么要外向隆起?因为“为”字的其他笔画走向大都是左下,通过长撇的反方向隆起,平衡化解快要倾倒的危机。好比谢顶发型的处理,几缕长发从一侧边缘向中央高处伸展布排,而另一侧一般会有另一组逆袭。
一个字中存在多组矛盾,彼此依存,互为存在,矛盾双方互相对立,却为同一个大局共同服务,对立之中目标却是同一。写楷书就是要把矛盾调和到平衡状态。境界提高以后,还要创造矛盾,让“矛”略有优势却又不具备压倒势,“盾”可守但需忍耐坚持,以求稳中之险、险中之和。
欧阳询的传世法帖中,许多字都是矛盾对立统一,有的矛盾很激烈,但绝对可控,像一部都市剧——吵吵闹闹,但生活却更加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另一个关键点是“横折斜钩”的折笔处,要半方半圆,不硬不软,亦硬亦软,这样字形显得端庄稳重和谐。如果凸起个疙瘩来,则是有些多余的,气鼓鼓的,显得烦躁一些。
再一个注意点,是四个点的第一个点,最好挡住长撇的去路,长撇锋芒放纵之势,要依靠首点化解平衡,这又是一对矛盾。
“为”字的行草书,古碑帖中写法不少,但法度是一致的,风格可以随心所欲。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2702/2aabdf0342f436a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2702/7be54e9606566372.jpg)
但是,行草书没有楷书的基础,恐怕会流于漂浮,楷书没有行草书的基础,也许会陷入僵死,这都是“矛盾论”的出发点。单一的、绝对的看待书法、埋头临帖,很可能事倍功半。结构的处理,笔法的设计(姑且称作设计)都有同一的道理,书法的深邃,也许就在于它蜿蜒地通向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处,终会抵达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