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统一文字功莫大焉——治理天下的重大措施

2024-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牧雪飞箫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即把全国分作三十六个郡,郡里面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也即行政长官、军事长官、监督长官等。三十六郡包括: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颖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内史郡。司马迁称秦始皇统一华夏之时,地盘东面到达渤海直至朝鲜;西面到达临洮、羌中;南面到达北向户之地;北面则以黄河为要塞,依河而傍阴山,直至辽东。临洮为古西羌之地;阴山位于朔州以北的要塞之外;秦筑长城以为北部边界。

此外他还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最著名的是“四个统一”。即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规格,统一文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统一文字,它使人的沟通协调更加便利,使人的思想更趋统一,使国家的向心力和民族的认同感得到增强,对于建立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功莫大焉。如果没有这些统一,特别是没有秦时的文字统一,历经二千多年风雨之后,中国还能否成为江山一统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未知数。文字往往是民族文明之肇始,是文化发展的原始产物,又是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统一的文字对于奠定统一国家的文化生态实在必不可少。仅从这一点讲我们就应感念秦始皇。为了天下太平,秦始皇还采取了一大措施,即“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他命人把这些兵器消毁,而后铸成大钟和十二个铜人,“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每个铜人达到千石之重,放置在宫廷当中。他认为这样天下必定安宁,因为人们手中没有兵器了。但他忽略了一点,即兵器就如同地上的庄稼,只要播种,只要时机一到,它就可以生长出来。至于他为何把铜人放到宫廷当中,一方面可能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一方面可能警示世人,希望从此不要再有战事了。但他距离化兵为犁毕竟还差了一大步。据说现代研究者也没有发现这十二铜人和巨钟;也许秦始皇根本就没有这样做,铜人与巨钟之说只是司马迁依传说而记述罢了。

秦始皇把炫耀自身功绩融入了治理天下的措施之中,致使有些措施不但难以达到目的,而且起了反作用。如“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即把全天下富豪十二万户迁居至咸阳,一方面为使咸阳城更具规模、更为富庶,一方面为控制这些有钱人不使其轻举妄动。但此举必致怨声载道、阴谋丛生。再如他把六国的宫殿依原样兴建于咸阳之北阪,司马迁称“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即说在殿屋之间建以天桥复道,并与楼阁之间以环形长廊相连,把从六国掠来的美女、钟鼓,全部放到这里。他要表明六国尽在我秦始皇囊中,你们谁还敢与我对抗?但实际上起不到一点治理天下的作用。在全部措施中,唯有统一文字是最重要的,因其直接触及人的灵魂,易于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观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