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的底层思维方法是什么?好好学习告诉你~
【回顾】
在第一章——知识管理和认知优势,我们知道了知识和知识存在差别,在当下和未来要想构建认知优势,必须提升认知的深度,因此我们需要把主要学习的精力和重点放在临界知识(底层而影响巨大的知识)。
【预判】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底层规律)的思维和方法。我的预判是可能会给我们讲述一些学习心态和方法技巧等,可能是一些熟悉而没有做到的方法,至于学习心态,我还是相信我的学习欲望比较强(哈哈~),但是具体会讲什么,为什么讲那些,我还是没法猜到~
【内容和逻辑】
本章框架,学习思维方法的原因,具体拎出来了两个底层心态、三个底层方法、三个提升效率的技巧。
不出意料,作者先给我们强调了学习思维方法和重要性(不然后面都不用讲了~)。令我新奇的是作者又一次从问题出发,也就是不具备学习的底层思维方法的结果——低水平勤奋陷阱。相信大家自己或者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很努力却依旧没有明显进步。
作者给出的解释就是,只求增量,没有得到深度,每一次遇到新问题都要重新学习和反复练习,问题层出不穷,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无穷无尽。但是我们从第一章可知,知识存在层次,底层知识可以推导出上层应用知识,实现一通百通。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找到和学习底层知识——临界知识。而要更好地学习临界知识,需要我们调整心态和思维方式。
具体来看,首先需要我们建立两个良好的学习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换句话说就是要保持对新知识的开放心态,要愿意和能够沉下心来学习
绿灯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抗拒新知识,打开自己的知识接收雷达。面对新观点新见解时,先收下,才能进一步分析、判断和吸收。
以慢为快,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读书时每次出错的地方都是自己当初没有真正弄明白的地方,结果又得倒回去重新学习。本来以为节省时间,却耗费更多。对于无法避过的问题,索性一次性解决,就算一次解决不了,也要想尽办法弄明白。此外,每个有所成就的人,在名声大噪之前都有一段安静的时光,才能厚积薄发~办法就是找到关键点,下狠功夫击穿它!
接着,作者给出了三个底层方法,分别是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作者为什么选它们呢?怎么才能做到呢?
第一个底层方法——反思。反思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而有用的能力。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我们自己行为背后,被忽视了的隐含假设,进而通过修正假设,从思维层面改正我们的行为。
作者给出了一个大家都看到的例子:大部分城市的高铁新城都假设失败了,新城人口不增反降。有人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城市规划不合理,没有和周边地区联动,因此需要修改城市规划。
另一个解释是,城市能否发展取决于人口数量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高铁加速了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因此重新规划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将农村地区和高铁新城联通起来,让农村人口流向新城。由此可见假设不同,你的行为方向差异巨大。后者经过深度没有停留避免问题,通过深度思考底层决定因素,进而给出了更具解释性力的回答和更可行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误区,从旧知识体会到新知识,督促我们在思考中将以往知识进行应用。具体见下图。
熟知未必真知,熟知未必践行。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反思?作者给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从小事入手。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发生的基本都是小事。但是对它们的反思,会更亲切和了解,形成的反思能力和反思学到的临界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在大事上果断决策,坚决相信,笃定执行,建立优势!具体方法见下图,在此提一点的就是,不仅要记录事件过程,还要记录自己的感受、情绪,否则就是 流水账了~
第二,把生活案例化处理,本质就是对切实生活经验进行梳理整顿,变成通用于其他场景的经验认识。我自己领会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别人听~
第三,培养记录反思日记的习惯。这个很头疼,小学被老师逼着记日记的痛苦时光,给我们留下了阴影。但是反过来想,历史伟人好像都喜欢写日记或者做记录哦~我相信不是他们在成为伟人之前就留存自己的点滴事件以供后人瞻仰,而是他们通过记日记养成的反思习惯帮助他们成为伟人。
那我们为什么记日记那么难,或者总是流于形式呢?肯定是方法不对!
作者给我们找来了三个方法:不仅记录过程,还要记录情绪;将日记分板块,每次分块记录,通过记录形式改变思考方式,具体可参考《顾准日记》《晨间日记的奇迹》;最好一个就是将别人的方法修改成你喜欢的,毕竟只要自己喜欢的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第二个底层方法就是以教为学。我们都知道通过传授他人进行学习的知识留存率最高。为什么呢?一个是,教别人之前,自己得真的学懂,不然被反问到哑口无言,估计是种每个人都不喜欢的体验;其次教的过程会再一次强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好,教授过程中互相的探讨,对别人疑问的回答,会让我们对知识本身,及其使用限制有进一步认识。
最好一个底层方法就是刻意练习。相信大家都听过或者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在此提出的刻意练习本质就是书中刻意练习。在此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练习都是刻意练习,也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比如一万小时定律并不真的成立。具体践行方法,作者没有给出,后期将直接阅读《刻意练习》进行学习。
作者给出了三个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效率的技巧,分别是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记录对应着反思,定期回顾其实也是对应反思,付费购买是用钱换取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时间。具体见下图,很详细哦~
【逻辑】
总结一下
两个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三个思维: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
【疑问和启发】
【模型和应用】
往期推荐
欢迎关注公众号“三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