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
记得高中时,政治课是由一个年纪比较长的校长担任的,印象很深的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关唯物主义,就记得世界是物质的。辩证法的学习,印象就非常深。特别是当时,贾平凹的《陋石》发表,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从一个侧面阐述了辩证法思想,运动和静止,万物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永不停止。
少年时期,我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一种羡慕他人的心态中度过。坦白讲,在众多的羡慕中,很少妒忌他人。读小学时,我就羡慕我们班的同学,很多人都有哥哥姐姐;读中学时,羡慕很多同学的家长是老师,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教辅,《中学生》, 《作文选》《少年文艺》等。而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总是把她的各种课外书,在收到的第一时间给我,后来她成为我一生的好朋友。她一直很奇怪,我为什么那么喜欢书?我其实羡慕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大家都爱吃的饭菜,而且毫无怨言。由于我母亲身体不好,她代替了我母亲很多的事务,帮我洗衣服,照料我的生活。所以一直以来,对我这位好友,带有非常特殊的依恋的感情,因为无论何时,她总会优先考虑我的需求,即便是她自己的家人。
到了高中时,那是个各方面物质条件还在提高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我经常不能正常吃饭。八个人挤在一间10个平方的房间,床铺之间,可容两个人通行,没有课桌,自习必须要到教室去。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结束自习,每周末到县城的公共浴室洗澡一次,换洗衣服。当时还没有洗衣机。最难的是上厕所,晚上基本不喝水,因为要跑百米左右,才能到达厕所,而且非常害怕。因为隔壁是男厕,有时会看到隔壁人头在看女厕所,我至今想不明白,那偷窥的人,怎么就不怕呢?
另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是高中有个英语老师,据说很怕老婆,经常被老婆打得钻到床底。我就非常不解,但是据说,他经常背着老婆,在外面有出轨行为。一切只是听说,无法考证,就是每次他来上课,我都要仔细看他,在能够看到的部位,有没有什么伤痕之类的。另外,直觉上,从他的微胖的身材来看,感觉他过得并不舒心,就是心里有点堵,心智有些弱。也可能别人是七窍,他可能只开了五窍之类的。总之,我不太喜欢他,他也从来关注我,无论我英语考的好或是坏,都和他无关的那种感觉。后来随着年岁增长,回顾众多的英语老师,发现自己喜欢大部分的英语老师,唯独那位老师不同,带着太多的疑问和不解,至今。也很少听其他同学说起他,总之,他离我们很远的感觉。
到了大学,因为我选择了异地的大学,环境变化太大,一下子要学习太多的东习,不明白的东西尤其多,即便到了不惑之年,仍然被众多疑问困扰,未能不惑。
人生其实没有不惑之年,对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