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剪辑」的看法
一篇文章,如同电影一样,需要在大量的素材积累后,进行繁重的「剪辑」。
曾记得,一位日本作家大概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者,必须要学会忍受『一口气把作品完成』的冲动。」我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一个合格的写作者,必须要学会遏制脑内想要立马把作品完成的欲望,把短期的写作冲动化为长久的写作习惯。
我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每次想要把脑内的概念完整地叙述出来,但是当自己写到似乎是灵感干涸的时候,就开始干别的事,然后慢慢地,把文档关掉,再也没有打开。
这种写作上的陋习,如同自慰一样。写作的冲动发生了,但是当作品还没有露出明朗的框架时,这股冲动便被脑力劳动的疲劳洗刷得一干二净。最后,那些掩埋在灰尘里,尚待写作者发掘的概念与语句,也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要有持续不断的素材积累,然后才能像电影一样,在 Studio 里把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剪辑,最后把自己的概念如同淘金一般淘出来。幸好,写作者的 Studio 比电影从业者的要方便廉价。纸和笔,脑袋,桌椅,往那一坐,一个披星戴月筚路蓝缕,在冥思苦想中与自己战斗,痛苦,抓狂,兴奋...最后终于自己认为那是一份及格的作品。
写作与剪辑。我闭上眼睛,看到的是刀光剑影。素材之间的博弈,一个句子所能带来的蝴蝶效应,都需要写作者翻来覆去地斟酌。这背后是波诡云谲的斗争。
只有去奋不顾身地去体验,去思考,去斗争,去积累,去把该写的不该写的全都写了,写作的剪辑才被赋予了真正的意义吧?把琐事砍掉,把华丽的词藻砍掉,把拖沓的语句砍掉,不说废话,不干费事,酣畅淋漓 - 一篇及格的作品终于出炉。姜文拍了三百小时的电影素材,最终剪辑的成品只有两小时。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这样的剪辑就是好的。但这样至少可以让人懂你在说什么。李笑来说,「写作的本质,是交流,是交换概念。你必须得把话说清楚了,别人才会明白你说什么。」
不追求什么。在竭尽脑力,一夜未眠后,想要做到的,仅仅是「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