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整体反复---评夏海芹老师的《昆明的雨》

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整个课堂设计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一个主问题,避免了碎问碎答。
这个课堂教学还体现了“活”,“活”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拘泥,不呆板,教法灵活;二是教学内容灵动,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既有收获,又表现出个性的学习状态。
第二个环节,选点精妙,采用多角度整体反复的方法。多角度整体反复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活动方式,比如对某篇课文中的一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品析。
夏老师选取第七段为例: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夏老师给出的话题是:这个段落有奥秘。
活动一,让学生勾画批注,从段落结构、段落铺展、写作方法方面进行表述。训练学生掌握、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述。
活动二,教给学生批注式读书法。这是一篇自读课,但没有旁批,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活动三,美点赏析。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夏老师是这样处理这两句话的,联系上下文读出不同的语气,前者是疑问语气,后者是感叹语气。为让学生更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采用补白方法让学生补一个字,“咦”和“啊”。教学方法的“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四,以七言小诗做小结,学生又是眼前一亮。
夏老师以第七段为例,设计四次活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品析,知方法,悟情感。
第三环节 品雨·微观赏词语
夏老师给出的话题是:这个句子(词、标点)有味道,体会作者“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菌子如花,喜爱、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第1句,从阅读角度出发,男女生分别各读一遍,比较异同。根据不同的标点指导学生慢读,接着再以诗的形式读,慢下来,咀嚼这句话的味道,越读越亲近文本,亲近作者,感受作者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的语言。
第2句,从词语品析角度品析“朵”的好处,体现了作者对菌子的喜爱之情。
第3句,作者分别从《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读山海经·其一》中的诗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各选出一句,点而不说,提而不透,话说半句。
这两个教学环节,每一次训练活动,都有着自己的角度,四次教学活动,形成了多角度反复的教学活动与思路,都是对学生进行的扎扎实实的语用训练。
20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