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蜂
蜂,是一种携带利器的虫子,它们个个都是王的带刀侍卫,贴身丫鬟。
它们文能识花造蜜,武能舍身对敌,可谓文武双全。
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科技、浪漫的文明,有着铁打的组织、钢锻的纪律,还拥有天生具备的高超厨艺、精湛医术……
(一)文明
如果创造力是文明的一部分,那么蜜蜂的文明绝对不比人差。
它们筑的巢,证明它们拥有着了不起的科技。
建筑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就是选址、建材、匠心。
所谓选址,就是看风水。不符合风水要求的选址都是违背科学的。
建造,以设计、材质、质量为相,以匠心为君,否则会糟蹋坏一块风水宝地。
匠心,是压轴要素,没有匠心,再好的风水和建材、设计都会统统打水漂。
蜂类拥有钢铁一般的纪律,它们选址时一丝不苟,绝不认为选址是迷信活动;它们建造时兢兢业业,丝毫不肯偷工减料。完工后,每一个蜂巢都是一个美丽而实用的艺术品,巢穴的每一个孔洞都散发着它们神秘的浪漫气息。
由于蜂类选材严谨科学,蜂巢废弃后,并不会变成无用的垃圾,而是化身为一味中药继续发挥余热——被人类拿去做悬壶济世的材料。
单单蜂巢环保、可以为药这两点,蜂类的建筑科技就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类。
(二)纪律
集体的力量,因纪律而体现。
没有纪律的群体,被称为乌合之众,数量再多,也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有了纪律,才是铁打营盘,数量再少,也能金刚不坏,以少胜多。
蜂类的纪律,就是铁板一块。
它们有一个重要责任——养育下一代,顺便与给下一代提供食材的植物达成协议——帮对方传传花粉,互利互惠,也算等价交换。
它们全体遵守蜂群纪律,不像人类,总有少数人贪图私名个利。蜂群若亦如人群,定会出现几个斧拜蜂,占尽蜂群所有蜂蜜,并转移到它们的天敌那里藏起来令蜂群负债累累,甚至将整个蜂群全部出卖、葬送出去……
它们坚守蜂德,绝不会为了存取无尽的花粉,连授粉的粉也刮尽,不给后代留一点资源。
它们是有道之蜂,是人类学习的好榜样。
(三)厨艺
不会厨艺的蜜蜂肯定不是一个好医生。
所有蜜蜂都有一道拿手好菜——制造蜂蜜,可谓一招打遍天下厨子。
蜂蜜有独特的营养,也是一味中药。
最重要的是,它是纯天然无添加剂的食物,保质期还无限长。这项技术,对于完全依赖添加剂的人类来说,恐怕再研究一百年也没有结果。
追根溯源,不是人类脑子比蜜蜂差,而是人类的脑子不专一,不能像发明食物的祖先一样,像蜜蜂似的用心炮制食物,而是利用包括食物在内的一切去求无用的非分虚华之物,为了过眼云烟而绞尽脑汁、勾心斗角。
蜜蜂是拼了老命地重视下一代,而有的人却是在出售下一代和全体同类供自己享受。
这一点,证明有些人远不如蜂。
(四)医术
我又想起那年那只蜜蜂。
那年春天,我怀着二宝,右眼睑里生了一个小瘤子,开始本是针尖大,后来变成小米大,生下二宝后仍在变大。
直到有一天,大到半颗小豆那么大,影响到眼睑闭合。
当时以为只有等出了百天求助医生一条路了,没想到还不到五十天,就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只蜜蜂截断了我求助医生的路,给我一招根治了。
那天,大宝就是二宝现在的年纪,在院子里和孩子们玩牌。
忽听大宝叫了一声,逃回家来,原来他被院子柴堆里的蜂蛰了一下。
我不由大怒,拿了根棍子去敲打柴堆为儿子出气,结果冷不防飞出一只蜂给了我一下,正中右眼角。
右眼角感觉火辣辣的。
本以为右眼睑中间生了个小瘤,右眼角鱼尾又被蜂蛰是祸不单行。没想到居然是蜂在为我以毒攻毒,用蜂毒治疗小瘤。
次日一觉醒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我右眼睑内的小瘤彻底消失,似乎从未出现过。同时,蜂蛰的地方也了无痕迹,没有任何感觉。
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蜂毒有消瘤作用。
当时,蜂神医直扑患侧,给我刺的位置准确无误、深浅适中,刺完就卡在眼镜和眼角处挣扎,我摘下眼镜,它才飞走,还没有留下尾针,也就是说它治疗我的同时,也保证了它自己的性命。
这一次经历,让我对蜂类彻底心服口服,不由对万物突生敬仰。
想来,老祖宗一定也有过类似经历,所以才发现了蜂毒的功效,将它收入中医药宝库。这件事,被我多次在过去的文里提到,也被我向别人多次讲起,一是感恩那只蜜蜂,二是我忘不了这件神奇的事。
如果这个小瘤让人治疗,一定不会这么简单快捷还不留后遗症。
(五)往事
过去,家里窗户上方、柴薪缝隙,到处结有蜂巢。
院有蜂巢,是兴家利院的象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画。
春天,蜂巢与草木齐发;夏天,蜂巢与草木同旺;秋天,蜂巢与草木共肃……
当蜂迹消失,我就会收获一个蜂巢。
住在院里的蜂类,攻击性不似野蜂那么大,数量也不多。它们感受到威胁,一般是先派一个先蜂出来警告一下,不会随便倾巢出动,攻击人类。
我相信它们也有与人共处的法则。
我见过许多被蜂蛰过的人,都是因为在蜂巢附近动作幅度过大,或者拿着长杆,才被蜂蛰。
估计蜂巢口时刻蛰伏有一个专门监控过往人类行为的“带刀侍卫”,时刻准备着拔刀出鞘,冲向可能威胁它们巢穴安全的人。而每只个体蜂出外工作,遇到危险也会拔刀相向。
少时,邻居大伯被蜂蛰了脑袋一下,就是因为拿着一个竹竿经过上结蜂巢的窗户。被蛰后,他哭笑不得,马上自责自己不该竖着拿竹竿,让蜜蜂误会了,以为要捅马蜂窝。邻居小孩在窗户外面蹦跶,也被蛰过一下,大人心疼的同时告诫她:不要在蜂巢附近蹦跳,蜂以为你要摘它老巢。
现在,院里没有了蜂巢,因为周围没有了适合蜂类居住的老屋。阻断了蜂类来到院子里的路径。
但我家厨房的砖缝里,依然有一只蜂进出忙碌着。仅见一只进出而已。
它不会轻易攻击人,总是躲着人。它要忍耐着性子留着自己的生命养育下一代。
不可能只有一只,我猜它们是数量太少,不同时出砖缝,是它们制定了“单线活动计划”,以防止被团灭。
我左眼角下那个结块已经半颗豆子大,但不影响眼睛开闭。我不再希望有一只蜂飞来蛰我一下,我怕它们失去生命,来年见不到蜂。
秋天,家门口突然躺落几只蜂,它们气息尚存,但已爬不动、飞不起。
我跟二宝说过,想让蜜蜂蛰我一下,治好我的眼角。二宝说它蛰我一下会丢掉性命。想想也对,它一旦飞来,我就会条件反射给它一下,得受多少次身心伤害,还不一定能再次巧合,恰蛰在左眼侧。
我又说,那就在它们飞不动,完成育儿使命后我再捡来它们给我蛰一下……
但它们在衰老后真真切切落在家门口时,我又不忍它们在风烛残季的生命尽头处被我拿来满足私心。
于是,我把它们放在一个人踩不到的地方,让它们在花草荫蔽下静静度过余生……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做一次蜂,感受一下蜂群的文明。
如果真的可以实现这个愿望,我希望是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