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历史人物、典故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仓央嘉措:不想当雪域之王,我只是你的最美情郎

2019-04-29  本文已影响3人  人生研习社

假如真有来世,

我愿生生世世为人,

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

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

——仓央嘉措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2月25日,

当时重新修建的布达拉宫刚刚竣工,

格鲁派的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这一天圆寂。

注:达赖全称为“达赖喇嘛”,是西藏佛教格鲁派的宗教领袖。传到罗桑嘉措刚好第五代。

格鲁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

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杰嘉措,

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藏传佛教格鲁派事务。

秘不发丧,向外界宣布,

达赖喇嘛已“入定”。

进行无限期的修行,静居高阁,

任何人都不见。

一切事务均由“第巴”负责处理。

注:在藏语里,第巴的意思是由达赖任命、管理卫藏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俗称“藏王”,当时的第巴就是桑杰嘉措。

桑杰嘉措一面欺瞒僧侣民众和康熙皇帝,

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间寻找转世灵童,

日后一旦真相败露,也能马上迎六世达赖入宫。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春,

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

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

有一个孩子出生了,

他的父亲给他起名计美多吉协加衮钦,

他们家中世代信奉着宁玛派佛教,

注:宁玛派佛教是“红教”。和其他教派的教义有很大区别,并不严禁教徒娶妻生子。

这一派别没有寺院,组织涣散,没有完整的僧伽制度,所以教规也比较宽松。

桑杰嘉措将寻找转世灵童的地点,

选在了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

这里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

这里的人们大多信奉红教,

从这里选出一个未来的黄教教主,

有利于黄教势力的扩大。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桑杰嘉措找到了一批年幼的婴儿。

计美多吉协加衮钦也在其中,

这个孩子此时还不满三岁。

按照当时黄教的规矩,

哪个婴儿抓取了前世达赖的遗物,

就证明是达赖的转生灵童。

也许是命中注定,

计美多吉协加衮钦就这样被选中,

但使者并没有把这次测试的意图告诉孩子的父母。

于是这场测试结束后什么都没有发生,

出身农奴家庭的少年,

早早地就跟随着父母一起劳动,

闲暇时也会被父母灌输红教的教义,

教义一如少年自己的性格随性又直率。

此时的他对于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

偶然得知西藏五世达赖已经圆寂多年。 

康熙十分愤怒,

写了书信严厉责问桑杰嘉措,

桑杰嘉措知道此事已瞒不下去了,

桑杰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认错误,

一面派人去迎接转世灵童。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计美多吉协加衮钦被宣布为“转世灵童”,

此时的他刚刚年满14岁。

少年此时并没有意识到成为转世灵童对他意味着什么。

他能够感受到父母和那些亲戚们都很高兴。

他知道父母要他乖乖地听那些人的话,

他还知道他去了拉萨之后,

就不能经常再见到她了,

不能见到那张纯真的笑脸,

也不能和她一起去耕作放牧了。

想到这儿,

他有一种放弃成为灵童的冲动,

他很想告诉别人他不是真正的转世灵童,

至少他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哪里像是达赖转生。

可最终,他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无法接受看到父老乡亲的失望痛心的表情,

去了拉萨还是经常能回来看看的吧,

他这样安慰着自己。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

 


同年九月,少年自藏南被迎到拉萨,

途经浪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

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

仓央嘉措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他的本籍是门巴族。

所以他是第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

住进布达拉宫后,

仓央嘉措每天的任务就是学经修行,

每天的安排古板而严格,

他常走出庭院散心,

那些年老的经师则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

恳求他继续学经,生怕被第巴责骂。

他十分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

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

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

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

更不能结婚成家。

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

仓央嘉措始终难以适应。

 


他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实权。

第巴独掌大权已久,他只能作为傀儡存在。

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

仓央嘉措内心十分抑郁,

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

思恋着那个美丽的她。

不知道她可还会在那个地方放牧嘛?

她是否也像我思念她一样在思念着我呢?

她是不是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了?

他一直让人去打听她的消息,

由于没有实权和心腹,一直杳无音讯,

直到有一天,传来了她已然婚嫁的消息,

他如遭雷击,

听说是父母逼着她嫁给了邻村的男子,

即使她有千般不愿,可也明白,

黄教的喇嘛是不可能娶妻生子的,

更别说他已经成为了六世达赖,

他自责,自责自己辜负了佳人的爱恋,

他更悔恨,恨自己当初怎么就不够勇敢。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

这种人生何等可笑,

他决心要做出改变,

不能正面违逆,

那就要用我的方式发起反抗。

一个人既可以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可以不假思索地忠于自己的心。

——仓央嘉措


索性纵情声色吧,

我偏要破了你们的戒律。

于是仓央嘉措经常微服夜出,

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

少年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

以贵族公子的身份

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和民居,

再后来,竟身穿绸缎便装,

手戴戒指,头蓄长发,

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

这种反抗让他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他觉得自己与久违的自由再度重逢。

可终归是纸包不住火,

有一天下大雪,次日清晨,

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

便顺着脚印寻觅,

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

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

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

并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

从那之后,仓央嘉措不再与人私会,

他开始寄情于诗歌,

用诗歌来提醒自己还活在这世上。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仓央嘉措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

蒙古的和硕部的拉藏汗继承汗位,

成为蒙古势力的首领,

与当时的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6月,

19岁的仓央嘉措在浩浩荡荡的僧团护送下离开拉萨。

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

按照计划,他将在那里为全寺的僧众讲经,

然后由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他授比丘戒。

这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仪式,

没有人想过会出什么岔子,

然而,就在所有人最期待的目光之下,

仓央嘉措严词拒绝讲经,

随后甚至连受戒都拒绝了。

这算什么呢?

像个布偶被你们拿在手里,

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犷而忧伤

——仓央嘉措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

藏王桑结嘉措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秘密派人在藏王拉藏汗的饭中下毒,

却被发现,拉藏汗大怒,

立刻调集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

并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

又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

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

康熙皇帝于是下旨,

拉藏汗奉命将当时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诏送京师。

蒙古军队将仓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

后被藏族的武装僧人营救到寺庙里,

僧兵和蒙古军队战斗了三天三夜

最后仓央嘉措为了避免无辜的伤害,

独自一人从哲蚌寺走了出来,放弃抵抗。

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绝笔诗:

白色的野鹤啊, 

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我不到远处去耽搁, 

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

——仓央嘉措

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06年,

在押解的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

仓央嘉措打坐时突然圆寂,

年仅23岁。

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终于解脱了吗?

真是极好的,

佛法讲求渡己渡人,

我都没有做到。

不过我有什么资格渡人呢?

我连我自己都渡不了,

希望这一世的你永远平安喜乐,

下一生的我一定要做个普通人,

一生贫困清苦都无妨,

爱恨随心,再也没有束缚,

下一世我一定要再次遇见你,

那我就不会像这一世这么苦了。

 


23岁,仓央嘉措的一生实在太过短暂,

也太过传奇,他是农奴之子,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成为雪域之王,

他从小信仰佛法,

可最后他却无比厌恶这些教义,

世人皆以为他是在佛法和爱情间挣扎的风流诗人。

可我看来,哪有什么挣扎,

在佛法和爱情之间他从来都只会做一种选择。

只是他从来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一生传奇又短暂,

所以他的生命才如此深刻,

在那些诗歌中,

他始终还是那个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少年。

假如真的有来生,

但愿能如他所愿: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仓央嘉措

喜欢,就给我点个赞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