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每天写1000字

在简书,有多少人在假装写文

2018-06-27  本文已影响44人  陈二皮
在简书,有多少人在假装写文
叶圣陶在《七十二堂写作课》里写到,“凡是文章,都假想有读者的”。

这句话我看到后深以为然。

写东西是要给人看的,有人也许会说,我写东西就是给自己看的,这样的说法实在是有点站不住脚跟。

一个人怎样才会进步?

只有不断地接受反馈、总结、改进,这样才能进步,不然,我们就算在简书写了十万字、百万字又能怎样,没有人看过,没有得到反馈,也就不能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是好的,什么样的内容是被需要的。

还记得你写下第一篇文章的初衷么,那时候的我们信心满满,满脑袋是我要分享我内心深处的故事、我要写出干货满满的文章,我们一开始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做这件事,但后来有些人停下了,有些人则继续前行。

在简书,有多少人在假装写文

哥伦布的跨海航行,他之所以最终能到达美洲大陆,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未知的探索充满了热情,这种好奇和热情支撑着他跨越了整个大西洋。同时代的有没有其他人有过类似的想法呢,肯定有,他们同样有着热情和好奇心,但他们也许最终到了马孔多就返航了。

热情是我们最初也是一直要保持的东西,它是我们持续向前的动力,但热情也是一种消耗品,当它消耗一空时,载着我们写作的这艘轮船便会在海上失去动力。

怎样才能保持持续的热情呢?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点可以指出的是持续的正向反馈会带来持续的热情。

当我们有所收获,也许是物质上的收获,也许是精神上的收获,当我们生出一种被认可感时,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去产出。

在简书,有多少人在假装写文

回到之前那个话题,凡写出来的文章都应假想有读者,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的读者是谁,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想过吧。

读者不同,写作的态度和方法也会因此变换,反之,固定的写作态度和方法会吸引固定的人群。

有人说,我写的文字是艺术,不是商业,艺术的东西是神圣的,他们不懂是他们不懂得欣赏,没人看是好作品被埋没了。

固然,有一部分艺术是还没有得以被大众熟知,但现在是网络社会啊,是自媒体的时代,现在车马很快,荔枝从南运到北要不了一天。

好酒不怕巷子深,酒再好,你给它藏的严严实实的,任何人也闻不到丁点儿酒香,怕是也没人会知道这巷子里有好酒。

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你为人处世的态度,你的文章演讲都是你这个品牌的外在表现。我们写文章不一定非得商业功利,但有这样一个品牌思维却是无可厚非。

我们也许永远写不出一篇艺术的文章,但我们的下一篇会比上一篇有所长进。

———————————————————

所以,你还会继续写下去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