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原创纯文学深度短篇

为什么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还要选择卧轨自杀?

2020-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阿晴晴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海子,原名查海生,是一位颇具盛名的当代青年诗人。

自小在农村长大,家境并不富裕。他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文字的强烈兴趣。母亲见了这种情形,便想方设法寻来一些旧报纸、书籍,启蒙他认字。

年纪虽不大的海子,却早早在村子里有了“神童”的美誉。他的弟弟曾在文章回忆道,海子具有超常的记忆力,读书特别勤奋,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坚持看书。

15岁时,他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约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也是诗歌比较流行的时期,出现了舒婷、顾城等一批青年诗人。

海子写出了一部成名作《亚洲铜》,一时间成为诗歌爱好者们瞩目的焦点。

据说,那时,每当海子有了新作品,便会有人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在喜爱诗歌的学生们中间流传。

对那时同一个年代的青年诗人来说,那时的海子已经是头顶光环的人物了。

他的一生,尽管人生起点不高,但无疑还算顺利:考入大学、挣得一个安稳工作,还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前途无疑一片光明。

1989年1月,海子写下了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任凭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年的3月26日,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

一时间,这个事件震惊了整个诗坛。

据说,在他自杀的身边还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谁也想不通,这个曾写出过流传至今的句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甚至一首诗的名字“以梦为马”的海子为什么会以自杀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海子抒情诗全集(评注典藏版)》

海子生前的挚友西川说“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他说,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

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海子见到了他初恋的女朋友。

这个女孩子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做学生时喜欢海子的诗。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至于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分手的,西川不得而知。

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

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

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

海子刚进北大时在北京某公园留影

关于海子的死,是很遗憾的。

从出生到离世,海子只在人间度过25年光阴。有人统计道,在大约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作品,在其离世后结集为《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出版。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海子是否被严重高估?

于是就有人说,海子诗歌的影响力很明显被他的死放大了。

虽然,现在很多人在谈论海子时都很难把他和他的死分开,但就正如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朱大可所说的那样,“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又或是像大连市交通口岸管理局副局长姜冰所说的,思想的力量往往是在思想者本人远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被这个反应迟钝的世界所感知。抑郁而亡的孔子是这样,受难命终的耶稣也是这样。可诗人海子在卧轨自杀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已经给予了世人心底最猛烈的撞击。他诗歌中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像是闪着煜煜金光的束束麦芒,每一次阅读都会刺痛我们干涸已久的瞳孔。

无论海子是因为何种理由自杀,但毋庸置疑的是,海子是个大诗人:他的生命和诗歌之间没有距离,他的诗可以说是最恰当地反映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质。

就像雷格回忆的那样,“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北大学子中,海子影响很大。他的一生虽短,但却留下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诗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