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心理简友广场

现场有神灵?微场景带来的边缘竞争力

2022-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如是说vv

读过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理念,就会发现稻盛和夫先生非常建议经营管理者要到现场,甚至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来了解业务的实际场景。

曾经有位家族企业继承人接手了公司负责总经理的工作,然后大刀阔斧地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改造,但是发现业务人员非常不配合。这位总经理请教稻盛和夫先生,他做的改造都是为了大家工作效率更高,公司业绩更好,是一个双赢的改造,为什么这些员工就是不能理解他的经营理念?为什么就是不配合?

稻盛和夫问这位总经理,是否有实际参与过一线的工作。总经理表示,多多少少了解,但没有实际参与过。

稻盛和夫先生明白了,建议这位总经理先到现场泡一段时间,再进行改造。

稻盛和夫建议的到现场泡一泡,其实就是让总经理到实际的场景中去寻找答案。

吴伯凡老师在《伯凡日知录》里面提到,专业人事和业余人士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差异,主要对信息的解读。而这种信息的解读主要在于专业人士经过多年的场景浸泡,特别是一些微场景里面的浸泡,能够捕捉到非专业人士捕捉不到的信息。

这就像老中医,同样一个病人,老中医能看到更多与病因关联的情况,而一个新手医生往往会忽略一些关键的细节。

现在回想起来,每次负责一项新业务,领导都让我们到一线去浸泡,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只有你在微场景中浸泡,形成敏感度,你才能和别人拉开距离。这种敏感度就是边缘竞争力。

大家都掌握的信息没办法产生竞争力,只有这种对微场景的敏感度捕捉到的信息、能力,这种边缘竞争力,才能让你略胜一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