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使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逻辑心世界

“知识地图”,人人都需要

在学生时代,绝大多数人在准备考试时都有整理知识点的经历。虽学科特点各异,但它们都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知识网络,即知识地图。那些功课好的同学,都掌握了大量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相互链接,构建成了学科的知识地图。

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然,它也有助于那些备考专业考试的考生。比如备考会计、法律等专业考试时,如果考前有一个知识地图,备考将事半功倍。

当然,不只是备考的时候需要知识地图。现在有大量的知识类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基础知识作为基本技能,也是需要掌握的。最近自己面临着其它同事的工作交接,因交接工作之前从未接触过,对我来说,这些工作都是全新的工作。为了梳理这些工作的思路,同样需要一个工作领域内的知识地图,以指导后续工作。

因此,无论你身处什么行业,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知识地图”都是一个必要的辅助工具。

“知识地图”构成

一个领域的知识地图由该的知识点组成。此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是知识地图的重要组织部分之一。

首先介绍下知识点。一个技术领域的知识点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类,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那些已经有记录,如通过文字、图像、口述等方式记录。还有部分隐藏在个人头脑中的知识,这些知识被称为隐性知识。由于隐性知识未被以任何形式记录下来,通常是以口口相传,或言传身教等方式传承。中国的传统武术中就包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武术非常看重师承的原因。只有那些通过大量言传身教方式传承下来的人,才能称得上得到真传。

因此,一个好的知识地图,一定是包含了领域内的全部显性知识的,且将其中的隐性知识都尽可能地转换为显性知识,并记录下来。

其次要说明下知识点间关系的的重要性。仅仅将全部知识点堆砌在一起,并不能被称之为知识地图。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包含、并列等逻辑关系。正是这些逻辑关系将领域内的知识点全部串联起来,并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所以,缺少知识点间关系,知识点无法成为知识点将无法成体系。

所以,思维导图天然就是知识地图的显示工具。思维导图中的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关键语词,即知识点。节点之间的关系呈现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制作“知识地图”

以一本书中的知识总结为例,说明下使用思维导图制式“知识地图”的步骤。这大概可分为三个大的步骤。

下面这个思维导图正是《思维导图应用宝典》的“第5章 KMST知识地图学习法”的笔记。

KMST知识地图学习法

使用思维导图法整理出自己的知识地图,做到知识真正地为我所用。让自己真正地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快速成长为领域内专家。另外,这也有助于各种专业考试的备考,真正地做到一劳多得。

注:
本文为《思维导图应用宝典》的读书笔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